陕西高校优势学科纵览
字数:3329
2024-06-02
版名:知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推进“四+”转型打造建筑科技人才培养高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学制的建筑类高等学府,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实施院校,陕西省、教育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入选陕西省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
学校立足“建筑科技”学科特色,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智能+”“绿色+”“健康+”“国际+”“四+”转型,学科发展取得里程碑式的成绩,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前列,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3‰,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筑与建造环境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200,建筑学进入“中国顶尖学科”行列,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4个学科入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建筑科技”学科链群优势更加彰显。
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升级转型,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新工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综合运用智能建造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胜任独立承担智能建造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科研和开发等工作,具有较好解决智能建造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潜质,具备获得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和中级技术职称的能力,成为智能建造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沟通表达与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利用现代智能建造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科研和开发等工作,在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开发建设公司具有良好的竞争力。
储能科学与工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能量储存与转化的核心技术,涵盖电化学储能、热能储存和机械储能等领域。本专业融合了学校建筑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化学、材料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聚焦先进储能+“碳中和”技术、高效储能器件研发、储能装备与系统集成等研究方向。
学生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和实践项目,将掌握最前沿的储能技术,具备解决未来能源挑战的能力,毕业生将在能源行业、新能源技术企业、政府机构、研究机构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科研设计院所、工程技术单位和相关高新企业。本科毕业生将进入储能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及材料与设备等高新技术企业。
机器人工程
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是依托我校在建筑领域的学科优势,为适应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而设置的“新工科”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智能机器人特别是建造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工程应用或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围绕机器人系统及相关自动化成套装备的设计与应用,侧重机器人系统总成与工程应用中的控制与计算理论、实时信息与数据处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等关键技术,通过强化专业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与软件、机器人感知与驱动、机器智能等专业知识,具备智能机器人系统开发与工程应用能力。
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机器人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毕业生未来可以在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从事机器人应用系统的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教学科研、营销管理等工作。
智能制造工程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技术路径,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涉及机械工程、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贯穿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全过程。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西部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机械、信息、控制、人工智能、管理、人文社科等相关学科知识及国际视野;具备面向制造工程实践发现、分析、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身心健康并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智能制造产业链分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三大部分,服务行业广泛。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制造相关产品及系统技术的研究、开发、管理和服务,胜任智能装备与产线设计开发应用、智能生产管控与产线运维、智能制造技术运用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或继续在智能制造工程及相关领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渭南师范学院: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渭南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地方高校。196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渭南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以专修科为基础成立渭南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教师培训为主的渭南教育学院。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渭南师范专科学校与渭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了本科层次的渭南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该专业开办60余年,历经1960年渭南师范学院(大专)、1978年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大专)、2000年渭南师范学院(本科)三个阶段。200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在长期发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19年获批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通过教育部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9人,二级、三级教授各1人。教师中1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7人先后被评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该专业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立德树人,实施“五四三”工程,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切实达成师范生“知识—能力—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人才培养成果和事迹受到国内众多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前教育(师范类)
该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2016年被评为校级一流专业,2017年被评为省级一流培育专业,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该专业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科学的专业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培训、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
专业依托儿童之家、智慧教室等办学平台,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一流专业等为抓手,在“艺术学前教育、分层协作教学、专业综合实践、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专业设有学生专业委员会,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赛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10余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100%,一次率平均达到93%。多名学生已成为西安工业大学附属幼儿园、西飞保育院、西北大学附属幼儿园等幼教机构的骨干教师。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
该专业创办于2002年,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被确立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团队系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教师教育类MOOC和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该专业坚持“面向基层、乐于吃苦、注重实践、能干实事”的办学理念,夯实“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教育技术作品教学、主动服务基础教育”办学特色。确立了“立足渭南、服务陕西、辐射西北”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深厚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专业基本知识、技术与方法;具备对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及教育数字化管理的信息科技课程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