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优化设计

□董雪利

字数:1557 2024-06-02 版名:教育理论
  作业是反馈学习信息、巩固学习内容、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传统作业形式是静态的,仅仅围绕书本,让学生始终在枯燥无味的书本中封闭学习,完全机械地抄写读背,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语文实践性作业打破传统作业形式的桎梏,尤其是大单元教学下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接触单元文章与字句过程中,整体感知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与魅力,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契合了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一、用实践性语文作业,突破单元教学瓶颈
  单元整体教学,以整合为教育理念,确定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后,通过任务群的驱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的设置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就是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习要素,这些要素按照学段目标以及学生特点,将若干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式呈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通过实践性的语文作业设计,构建语文单元知识网,有效锻炼学生整体性学习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有效掌握,从而突破单元教学的瓶颈。
   二、用实践性语文作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政策的完善化和具体化,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实践性作业,是一种围绕语文学习开展的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立足点,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实践意识、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进而重构课堂,夯实学生语言根基。
  一是体现探究性。从学科性质来讲,有效的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其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对问题进行探讨、找寻答案,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语文探究类作业是围绕着教材与实际生活中存疑的问题,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开展。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这一类作业时,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媒体、网络、报刊等方式主动收集资料,为深度学习做好铺垫。另外,还可以用其他形式丰富学科内容,从而构建出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从小培养其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例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表现艺术之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作业,针对《伯牙鼓琴》一课,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角色,体会人物的心理,感知友谊的伟大和可贵;针对《月光曲》一课,让学生课后应用网络查询课文的历史背景,并欣赏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针对《京剧趣谈》一课,组织学生观看央视戏曲频道节目,让孩子们感受国粹的魅力,领略中国人稳健、含蓄、典雅的精神品格。
  二是体现时代性。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静态的语文教材不能及时反映飞速变化的社会实际,加之教材事例陈旧单一,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为了让语文教学常教常新,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为教学输入新鲜血液,赋予语文学科新的时代内涵。尤其在实践性作业设计方面,要紧扣时代脉搏,契合时代节拍,注入时代活水,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跟随时代发展脚步。例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展示科学技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高科技产业,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时代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收看央视《走遍中国》《传感中国》《中国高度》等节目,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感知高科技在我国航空航天、大数据、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这样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
  总之,大单元视域下从不同角度设计实践性作业,遵循的是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和创新,体现的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所形成的能力与真实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特质,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宝鸡高新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