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 麦
□巍然
字数:1471
2024-05-29
版名:文苑
又到麦收时节,乡野的空气中弥漫着机器燃油的气味、泥土味、麦秸秆浆汁味,还有刚打下的新麦香,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扑面而来。农人谈笑间,麦粒已经装入口袋。
对于农人来说,每到麦收的时节该是多么的劳累和忙碌,田野里村子里都热闹起来,可谓全家老幼齐动员,箪食壶浆,车拉肩挑,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我对麦子美好而深切的感受来自家乡的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因为面粉是农人主要的口粮。小麦经过一冬的洗礼后,到了五黄六月,就进入成熟期了,金色的田野仿佛是大地上一片片流动的火焰。微风吹过,平展得仿佛水面般的麦田便掀起阵阵波涛,一波又一波,连绵起伏,十分壮观,而且变得愈加成熟与丰满,像即将出嫁的大姑娘,浑身散发出成熟的光芒,透着喜庆的气息。
每到麦收前夕,农人们便开始准备工具。有的到集市上购买崭新的镰刀,有的翻出闲置了一年的旧镰刀,上面锈迹斑斑,它似乎不是一件农具,而是一件古董。父亲一一查验镰刀,轻轻抚拭着曾经锋利无比的刀口,不时用嘴吹落浮尘,目光里满是疼惜。
父亲磨镰刀的神情,是那样肃穆和庄重。
明月在天,形状如镰;父亲在地,腰背亦如镰。如水的月光洒满小院,父亲面前放水的瓷盆里,倒映着一弯月亮。父亲蹲在地上,将磨刀石斜着支撑在瓷盆里,双手拿起镰刀,轻放在磨刀石上,往上面撩一些水,然后一推一拉,霍霍声顿时响起,流畅而熟练,暗红色的铁锈纷纷脱落,周围弥漫着浓重的金属腥味。过了一会儿,父亲的动作变得缓慢起来,轻推慢拉,接着一次次让镰刀浸水、磨砺、擦拭,刀口变得愈发明亮起来,直到光亮如新。镰刀又恢复了往日的面目,浑身透着淬火之后的激情,矫健的身影散发着锋利的银光。父亲用指头试试刃口,一种涩涩的锋利由指头传遍全身,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晚上父亲会披着单衣来到田野里,随意坐在田头,倾听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仿佛是陶醉了,也好似潜伏,融入大地像一株庄稼。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一茬庄稼可能是经历了四季的一两个季节,最后被农人收获。而人则是经历了几十茬的庄稼,最后被命运收走。父亲也没有例外。
等到密密匝匝的麦子真正成熟了,麦芒变得坚硬刺手,麦穗变得圆润饱满,互相接触着发出“嗦嗦嗦”脆响的时候。父亲决定开镰。
每年的开镰,父亲总是站在最前面,左手拢麦,右手执镰,轻轻地一挥——哧!举起一束麦高高扬起在家人面前,如同扬起一面旗帜,多么像在战场上指挥部下的将军。在父亲的带领下,全家齐动员,战果很辉煌。我站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不知疲倦地低着头一直“冲杀”,好像眼睛里只有麦子和泥土。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来自土里,一样的沉静,一样的朴实,一样的肤色,都是生活的本色。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农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只想着抢收。也许这就是命运——互相制约,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农人的命运。麦子熟得快,天气也变化快,如顽皮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农谚说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从收割到进仓,每个环节都松懈不得。
后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耕牛、拖拉机、脱粒机在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联合收割机。眨眼工夫,大片的麦穗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人们的观望和惊叹中荡然无存。曾经让人忙得顾不上吃饭、累得直不起腰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割麦场景再也找不到了,村边金黄的麦秸垛也消失了,镰刀、木锨、耙子之类的农具恐怕有好多农人都不会用了……
光阴荏苒,一直鞭策鼓励呼唤着引领着我前行的“将军”,在十年前的麦收前夕与我永别了,回到了他心爱的田地里。父亲虽与泥土为伴,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一直激励着我砥砺前行。
对于农人来说,每到麦收的时节该是多么的劳累和忙碌,田野里村子里都热闹起来,可谓全家老幼齐动员,箪食壶浆,车拉肩挑,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我对麦子美好而深切的感受来自家乡的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因为面粉是农人主要的口粮。小麦经过一冬的洗礼后,到了五黄六月,就进入成熟期了,金色的田野仿佛是大地上一片片流动的火焰。微风吹过,平展得仿佛水面般的麦田便掀起阵阵波涛,一波又一波,连绵起伏,十分壮观,而且变得愈加成熟与丰满,像即将出嫁的大姑娘,浑身散发出成熟的光芒,透着喜庆的气息。
每到麦收前夕,农人们便开始准备工具。有的到集市上购买崭新的镰刀,有的翻出闲置了一年的旧镰刀,上面锈迹斑斑,它似乎不是一件农具,而是一件古董。父亲一一查验镰刀,轻轻抚拭着曾经锋利无比的刀口,不时用嘴吹落浮尘,目光里满是疼惜。
父亲磨镰刀的神情,是那样肃穆和庄重。
明月在天,形状如镰;父亲在地,腰背亦如镰。如水的月光洒满小院,父亲面前放水的瓷盆里,倒映着一弯月亮。父亲蹲在地上,将磨刀石斜着支撑在瓷盆里,双手拿起镰刀,轻放在磨刀石上,往上面撩一些水,然后一推一拉,霍霍声顿时响起,流畅而熟练,暗红色的铁锈纷纷脱落,周围弥漫着浓重的金属腥味。过了一会儿,父亲的动作变得缓慢起来,轻推慢拉,接着一次次让镰刀浸水、磨砺、擦拭,刀口变得愈发明亮起来,直到光亮如新。镰刀又恢复了往日的面目,浑身透着淬火之后的激情,矫健的身影散发着锋利的银光。父亲用指头试试刃口,一种涩涩的锋利由指头传遍全身,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晚上父亲会披着单衣来到田野里,随意坐在田头,倾听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仿佛是陶醉了,也好似潜伏,融入大地像一株庄稼。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一茬庄稼可能是经历了四季的一两个季节,最后被农人收获。而人则是经历了几十茬的庄稼,最后被命运收走。父亲也没有例外。
等到密密匝匝的麦子真正成熟了,麦芒变得坚硬刺手,麦穗变得圆润饱满,互相接触着发出“嗦嗦嗦”脆响的时候。父亲决定开镰。
每年的开镰,父亲总是站在最前面,左手拢麦,右手执镰,轻轻地一挥——哧!举起一束麦高高扬起在家人面前,如同扬起一面旗帜,多么像在战场上指挥部下的将军。在父亲的带领下,全家齐动员,战果很辉煌。我站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不知疲倦地低着头一直“冲杀”,好像眼睛里只有麦子和泥土。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来自土里,一样的沉静,一样的朴实,一样的肤色,都是生活的本色。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农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只想着抢收。也许这就是命运——互相制约,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农人的命运。麦子熟得快,天气也变化快,如顽皮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农谚说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从收割到进仓,每个环节都松懈不得。
后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耕牛、拖拉机、脱粒机在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联合收割机。眨眼工夫,大片的麦穗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人们的观望和惊叹中荡然无存。曾经让人忙得顾不上吃饭、累得直不起腰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割麦场景再也找不到了,村边金黄的麦秸垛也消失了,镰刀、木锨、耙子之类的农具恐怕有好多农人都不会用了……
光阴荏苒,一直鞭策鼓励呼唤着引领着我前行的“将军”,在十年前的麦收前夕与我永别了,回到了他心爱的田地里。父亲虽与泥土为伴,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一直激励着我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