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 让核心素养落地有声

——读于永正《儿童的语文》有感

字数:1617 2024-05-29 版名:悦读

  □温 洁
  语文到底怎么教,这是所有语文老师探究的话题。当下,纷繁复杂的语文教学理念“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读完于永正老师的《儿童的语文:于永正语文教学思想精义》给了我清晰的方向。
  《儿童的语文》这本书分为三章,分别为“于永正论语文教学”“于永正经典教学案例”“于永正教学思想、教学艺术评析”。“儿童的语文”是于永正老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一张名片,他主张“五重教学”,即重情感、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这都是“儿童的语文”最重要的体现。正如著名作家袁浩先生所说:“于永正是成人派往儿童世界的使者。”这样的“使者”,是孩子们都喜欢的天使,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引路灯。而他的“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更是浸润心灵的语文。
  我在反复阅读中,仿佛在聆听于老师的谆谆教诲,又像是和他面对面在交流,阅读那些经典案例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说,于老师是为小学语文而生的,他的生命在小学语文的轨道上镌刻出了精彩的弧线,这是他的人生价值,也是留给小语人宝贵的财富。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教好小学语文,就要坚持“四步走”,即熟读、精思、博览、多做,这样才能让核心素养落地有声。
  熟读是感知文本的捷径。苏轼曾写道:“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文本、领悟文本,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以提高理解和认识能力,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能增加语感积淀。熟读,让文本在孩子们的心灵上铭刻,在脑海时常回放。熟读,让语感自然而然地形成,在不经意间沉淀与勃发。熟读,让文意在孩子们的认知过程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熟读,让语言表达能力加速度提高,助力表达兴趣的培养。真可谓:阅读到位,效果翻倍。
  精思是领悟文字的关键。读书固然好,但我们却不能空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我们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迷惑。仔细思考,必有所得;用心思考,才能深悟;双倍思考,收获颇丰。文字是良师益友,引领我们进入知识的殿堂;精思是前行明灯,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
  博览 是拓展延伸的 途径。语文世界浩瀚无边,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仅要依靠语文课堂,更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积累。学生只有博览群书,方可博采百花,才能酿成鲜蜜。当下,诸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可能被刷数学和英语题挤占,可能被课外特长辅导班挤占,而真正留给博览群书的时间少之又少。语文教师真的很难,不仅要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更要为学生在课堂内外架设桥梁,铺设通道,提供多种阅读途径,指导各种高效的读书方法,来倾力帮助学生博览群书,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外延。
  多做是践行思想的舞台。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的小语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是不变的,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会变的。”从实际出发,一线的语文老师心里最清楚,有多少老师做到了心里有数、问心无愧?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按照教育规律让教育思想逐一落地,能听见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字,教学生写正确写规范;书,教学生读懂读透,读出习作技巧;作文,先教会他们照猫画虎,再启发他们“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多做,就是要实打实地做,做出效果;多做,就是要有创意地做,做出精彩;多做,就是要智慧地做,践行思想,做出高峰。
  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以致用方行远。语文课堂要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走出课本,走向浩瀚;还要注重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坚持把熟读、精思、博览、多做这“四步走”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落地有声。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得到希望。教育任重道远,愿所有老师齐心协力,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儿童快乐成长的乐园,努力让语文丰富我们和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成就我们和孩子们别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