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段聋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朱荣卉

字数:1536 2024-05-26 版名:教育理论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要求,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课内习作以片段和简短篇章为主,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然而,聋生在书面语表达方面常常缺乏兴趣并面临重重障碍,给特教语文教师带来了长期困扰。下面笔者将探讨如何激发中段聋生的表达兴趣,有效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一、阅读教学,为习作找准“突破口”
  1.加强词语的理解
  由于聋生受手语思维的影响,在汉语学习中常常面临同音字和近义词的混淆,以及词义理解的困难,在习作中容易产生词义混淆和搭配不当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规范教师的手语表达、加强手语转换能力的训练以外,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非常重要。为了正确理解词义,应该在出示实物、图片、演示等帮助理解的基础上,将新词放入句子中,以多举例子的方式让聋生在运用中正确理解词语,从而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句段仿写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文本,让教者、文本和学生形成有机对话,并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表达方式的赏析,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构思技巧迁移到习作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助写的效果。
  3.加强思维能力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聋校语文教学要在致力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聋童心理学》提出,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时,既要考虑其智力水平,又要努力开发其智力,否则,训练就难以奏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将思维训练渗透在阅读教学的理解和表达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辨。
   二、作文教学,让习作“有章可依”
  1.降低习作难度
  聋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困难,认为自己的生活平凡无奇,没有什么可写的。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降低习作要求,纠正学生对习作的认识,鼓励他们相信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当学生尝试结合生活写出的习作,只要文法通顺,我在批改时就给予满分,并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聋生们获得了习作的成就感,逐渐不再害怕写作,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利用好习作支架
  聋校语文新教材中的习作练习中,通常会提供一定的写作思路。例如,在四年级(上)“猜猜他是谁”习作中,提示可以从长相、发型、衣着和神态来描写人物。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提示语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习作准备好语言建构的支架。
  3.重视观察性作文训练
  日常生活中,让聋生观察并记住细节能够使作文更生动真实。在观察性作文训练中,可以将内容分为写人、写景、写静物、写动物等类别,逐步推进,建立单独的作文单元训练体系。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写作方法和一些描写技巧。
  三、扩大实践,让习作“有材可用”
  1.合理扩充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聋生中使用手机微信、QQ等进行交流的人数大幅上升,但也有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的。因此,学校一度将手机视为“洪水猛兽”,不允许聋生携带手机到校。但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劳动者,堵不如疏,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现代沟通工具。例如在习作教学中,可有意安排学生将在课外生活中观察到的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发送到班级微信群,然后在课堂上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不仅引导聋生正确使用手机,还逐渐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2.创设生活化情境
  布置的作文任务脱离聋生生活实际,是聋生不喜欢写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课标建议写作教学要注意引导聋生从阅读和生活中选择素材,指导聋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作文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训练,让他们有内容可写。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写作灵感。
  总之,提高中段聋生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阳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