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启楼: 福建客家“土楼王”

□胡永胜

字数:1199 2024-05-22 版名:文化
  “楼中楼来天外天,住上人口可近千,阴阳八卦布其间,天地人楼和为先。”福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位于龙岩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是其中翘楚。承启楼高大厚重,造型端庄雄伟,鼎盛时期曾居住 800余人。这座土楼融合如诗的山乡神韵,以环数最多、规模最大在福建众多土楼中独领风骚,被称为“土楼王”。
  承启楼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高北村。小村依山傍水,山脚下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数十座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其中最雄伟的当属承启楼,楼体土黄,呈圆柱状,上开数十小窗,周围群山环抱,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承启楼呈环环相套同心圆状,全楼为三圈一中心,最中心处为家族祖堂祠院。从圆心出发,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漩涡,非常壮观。建成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承启楼,已在风雨中矗立了三个世纪,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直径73米,外围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其中,最外圈楼为4层,高16.4米,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其中,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由内墙开小窗天井采光,分别作灶房和禾仓,三、四层是卧室有小窗向外。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相连,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供上下出入;第二圈为两层楼,每层有40个房间,为会客场所;第三圈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为私塾。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土楼房间大小基本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三圈主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显示着土楼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
  承启楼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据记载,承启楼从明崇祯元年(1628年)奠基动工,江集成带领他的四个儿子、二十个孙子、七十二个曾孙,四代一百多人,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劳动,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传说这样的精神连上天都为之感动,承启楼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所以承启楼又被称作“天助楼”。
  “门前流有双溪水,楼有可立石牌楼。左有方圆一线天,右有莲藕满池塘。东有竹木来献瑞,西有古庙闻钟声。南有腊月梅花香,北有松林夜赏月。”这首民谣说的是承启楼的选址,若唱成客家山歌,那也是充满田园诗意的人间盛景。承启楼地处观音山脚下一片平坦区域,依山而建,相形取胜,“前有照,后有靠”,朝向有利于采光与通风,土楼内部空间环境舒适,冬暖夏凉。若从观音山半山腰俯瞰,承启楼并不孤单,东边是五云楼、世泽楼,西侧是侨福楼,这四座楼全为江氏家族所居。五云楼呈方形,为江集成中年时期买下,之后修建了承启楼,他的后代又在两楼之间建起了世泽楼,最西侧的侨福楼,楼龄最短,建于1962年。
  以承启楼为代表的这一组土楼,建造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理念,几座土楼或圆或方,造型优美奇特,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