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探索

□刘宇飞

字数:1468 2024-05-19 版名:教育理论
  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利于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要求,推动数学作业设计改革,将以知识为目标导向的作业框架转变为以能力为导向的作业框架,使学生通过作业了解生活、社会与数学学科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操作类作业引入,培养实践能力
  常见的动手操作类作业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手工类,自主选择材料,完成实践目标;第二种为美工类,以画图代替动手实践;第三种为拼图类,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特定的材料拼接成为特定形状,并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描述知识,深化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理解,为学生理解图形知识、把握数字关系、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为例,本节课主要目标为使学生理解除法、平均分和除法运算的意义,理解倍数的含义。为巩固所学,教师设计拼图类操作型作业,在作业题中模拟趣味情境:“同学们,后山有一群特别不安分的小猴子,他们一点也不懂得谦让和友爱,看到谁拿的桃子多,就开始打架,现在后山有三只猴子,司机师傅分三次送桃子,每次送来两个,怎么分桃子才能使每个猴子都不打架呢?”准备带有猴子形象和桃子形象的贴纸发给学生,学生自行结合题目制订桃子分配计划,以拼图形式模拟桃子分配过程,深化学生对除法概念的认识,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计调查类作业,强化统计意识
  统计类问题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知识直接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使学生深入理解统计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引入调查性作业,引导学生自行利用课后收集数据信息,自主对比,对比分析数据信息得到最终结论,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联想能力等优秀思维品质,使数学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为例,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归纳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以现实生活为素材设计调查类作业:收集市场上常见蔬菜和肉制品的价格以及每日家庭食谱,思考食品价格与日常饮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了解市场中常见的蔬菜、鱼类、肉类的价格,以时间为单位分析不同时期食品的市场出售价格,通过冰箱和储存柜调查每日的食品采购情况,对比调查结果发现食品价格相对较低时父母采购该类食物的次数越多。
  三、布置阅读性作业,拓宽思维视野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学习理解的难度较低,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可布置阅读性作业,引导学生在作业活动中了解数学发展历史或是数学趣味小故事,通过接触课外阅读材料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家们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以及数学背后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为巩固所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布置阅读性作业,布置阅读导学案,辅助学生自行阅读故事《东南西北的传说》。教师设计阅读问题:大家思考一下,在东南西北等方位出现以前,人们怎样来形容方向呢?如何理解故事中伏羲说的“篮子能跨东西,但是不能跨南北”?学生体会古代人善于总结生活经验,百折不挠地面对困难的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在全面发展背景下多元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数学知识特点和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两方面因素设计作业,将多样化、趣味化的作业资源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