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贯穿语文阅读教学始终

□刘 静

字数:1561 2024-05-05 版名:教育理论
  朗读是语文阅读理解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如果语文教师过于关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朗读训练,会造成学生朗读不熟练,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我们应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并落实到每个环节,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学生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中来。
   一、学前读
  即初读课文,整体读。新课前,先安排学生预习。这应由学生自由读,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克服走马观花读一两遍。这一环节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强调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做到读得正确、通顺,不多字、不少字,流利而琅琅上口,其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提高思维品质,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
  二、学中读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作用。初步读文后,要深入读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读透文章,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1.建立整体性观念,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必须从整篇课文着眼,在把握好文章内容基础上,理清脉络,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因此,教学中要审时度势,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重难点,不绕弯路,提高教学效率。2.巧设语言氛围,激发朗读欲望。成功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就像美妙的乐章一样,使学生受到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产生朗读的强烈欲望。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时,我出示圆明园残垣画面,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都见过公园,那里有蓝天、白云、鲜花、绿树,在课文中也领略了圆明园的精美绝伦,可就是这样一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曾经以“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世人所惊叹,可现在变成什么样呢?老师激情的语言,不仅确立了这篇文章的基调,而且深深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3.以读促写,朗读促思。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大有裨益。朗读训练好了,文章也优美了,语句也通顺了。根据课文特点,在阅读中穿插一些语言训练,写几句小练笔和心得体会。通过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把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后读
  理解学后读,更需要时间。这时的朗读训练应从方法和形式上给予指导。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朗读,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强化朗读技巧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的训练感悟朗读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教师范读和引读,听录音读,配乐朗读,师生共读,个人或小组轮读,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演,师生互评互读等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确定课文基调,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加强教师范读,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教师可以创造条件,适当范读课文,让学生读有榜样,读有模板,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角色朗读也是朗读训练的有效手段之一,让学生主动阅读。可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进行理解和体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记住课文丰富的词汇和有趣的情节,还能促使学生思考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我们充分利用朗读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促进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让朗读贯穿语文阅读教学始终。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陵区揉谷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