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智慧共长

□陈巧珠

字数:1570 2024-05-05 版名:教育理论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渭河小学“灵动课堂”理念倡导课堂如水一般鲜活、生动、又富有活力和创造性,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文化熏陶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智慧共长。理念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我积极展开了探索。
  一、做好课前预习,增强主动求知欲
  预习可以开拓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帮助学生预先了解所学知识点,尤其是对不懂的内容,更能在课堂上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预习可以有效避免上课无法听懂的问题。预习过程一定要有具体的要求与任务:
  1.勾画批注,把握要点。例:把预习时在书本上看到的结论性语言勾画出来,并进行批注。例: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动手实践,感受数学。例: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得知?可以通过剪、画三角形尝试。
  3.理解知识,尝试练习。例:在学习小数的运算律时考虑整数的运算律能否用在小数的计算中。
  4.积极思考,列出疑问。例: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为什么和角的开口有关系?
   二、掌控课中修行,培养自主学习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根据我校“灵动”课堂的教学思路,我主要通过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主动性。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应结合情境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加以引导,对于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激发学生解决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去解决。
  2.合作探究,快乐展示——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操作的好习惯。
  3.分层练习,检测反馈——小成功引发大挑战。
  4.深化总结,升华认识——收获知识启发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且设想在生活中如何去应用当天所学知识。恰当评价,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做好课后巩固,丰富发散思维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课后的练习巩固中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巩固练习。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并把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做好课后巩固除了及时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检测题,注意层次性与发展性。一是基本练习,即本节课所学习的基本内容,数量不要多,但要求严格,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做到;二是变式练习,即改变呈现知识的情境,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的练习,目的在于照顾中上学生,让其“蹦一蹦,摘桃子”;三是发展性练习,即把新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之中,其目的不在于给学生增加更多的知识,而是借以创设呈现和运用新知识的新情境,引起学生新的思考。
  四、勤于课后反思,师生智慧共长
  教后反思,是教师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它能够弥补完善上课的缺陷,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学不断改进和发展。因而,教师要在课后进行反思。
  课堂轻松愉悦,学习氛围浓厚。在灵动课堂理念的践行中,我发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喜欢探讨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从知识的教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但在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率上,还需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自主灵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氛围,多给学生机会,鼓励学生不断积极自主探究,乐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