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丁豪豪

字数:1584 2024-05-05 版名:教育理论
  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从“量”上减,从“质”上增,设计物理实践性作业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勤动手、爱动脑的习惯,通过“玩中做”“做中学”“学后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有用的知识,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实践创新”。
   一、实验性实践作业
  实验性实践作业是指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作业,这种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和科学思维。
  自制学具,完成教材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让学生在非教学时间利用身边已获取的材料准备实验器材,上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自己的实验器材完成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实验教学内容。
  设计方案,专题探究实验。有效的作业设计要关注教学目标与学生成长目标的一致性,要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作为作业设计的资源,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信心。
  例如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让学生探究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到底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提示学生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开一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形状的小孔,在阳光下模拟树荫,观察地面上光斑的形状,并拍照记录;接着不变小孔的形状,扩大小孔的面积,继续在阳光下观察记录现象。理解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光经过树叶间隙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通过专题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求真”精神,将死板的作业变成快乐有趣的实验,学生不但能在玩中学,也能够在学中玩。
  二、报告性实践作业
  报告性实践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调研收集数据,再撰写有关物理知识和发现的报告。这种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专题应用探究作业。物理源自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课后的实践探究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寻找、发现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进一步设计方案,进行实际走访调查,学生自行以专题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作业。
  例如学习“平面镜成像”后,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镜子,特别注意镜子的形状、摆放数目和位置。思考卖衣服的镜子为什么挂在竖直的墙壁上,而很多卖鞋子的镜子都是斜摆放在地面上;家庭用镜都是一面镜子,而理发店、小饰品店却在相对的墙面上各安装一面;弯路口的反光镜凸起,而汽车灯的反光装置却是内凹。对发现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老师或专业人士,了解其中的原理和作用,并完成专题调查报告,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跨学科融合探究作业。跨学科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别的基础上打破学科边界,在教学过程中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之间知识内容相互渗透的教学活动。学科融合既是本学科发展的需求,也是生成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强调课堂教学的延伸性和拓展性。
  三、创新性实践作业
  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和制作有关物理实践的实物或模型。这种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习得某一知识后,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为学生提供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制作贴近实际生活的玩具,并进行设计、组装、调试,阐述其原理,以制作报告、视频资料等方式呈现。
  如学习“重心”后,让学生用乒乓球、螺母、纸等制作“不倒翁”,拍摄视频材料,体会“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其重心比较低,使学生把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化为实际的制作过程,体会完成物理制作类作业的乐趣。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让学生利用两个纸杯和一根绳子制作“土电话”,并用声音传播的条件解释其原理,将课上所学内容转变为课后的实践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总之,减负不能只是简单“量”的调整,更要有一个“质”的提升,让初中物理作业达到“返璞归真”的目的,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实践创新”。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大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