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中小学校治理效能

□吴积军

字数:2762 2024-05-05 版名:理论
  202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必然要求。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事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
   要正确理解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深刻内涵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制度设计中明确了“集体决策”与“校长负责”是融合式的关系。党组织“集中”的话语指向为“作决策”,校长负责的“民主”的话语指向为“干事业”,党组织侧重方向性的“领导”、大局性“把控”,校长侧重管理性的“运营”、具体化“执行”。党组织侧重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方面“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校长则侧重于执行层面的事务性管理。党组织领导强调做正确的事情,即方向性,履行领导职责。校长负责强调正确地做事情,即效益性,履行教育教学质量、行政管理高效运转等效益性职责。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的全面领导是前提,校长的具体负责是核心,党政合作是关键,办好学校是目的。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着眼点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关键发力点在于建立健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核心支撑点在于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重要落脚点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根本出发点在于建立书记和校长职责清晰、党政沟通顺畅、决策和执行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要准确把握党组织集体领导与校长负责制的关系
  《意见》中规定“学校党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组织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组织班子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因此,中小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关键在于党组织书记与校长的各自定位。《意见》明确指出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书记是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负责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兜底工作,书记应该准确定位为学校“班长”,而不是学校“一把手”,“班长”强调全员发力,对外呈现的是“火车头”带动作用,对内注重的是团结不同意见的同志们一道工作,让“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和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不能理解为在书记的领导下,而是在学校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按照学校党组织决议决策,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校长工作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党组织从“政治功能”变成了“领导核心”,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掌舵手”和“定盘星”。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优势在于集体决策。集体决策把一人智慧变成集体智慧,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集体决策首先需要建立沟通机制,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之间的定期沟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以及在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之前,党组织书记、校长和有关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个别酝酿。只有充分的沟通,才能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潜在矛盾,才能防止缺乏有效沟通,便于决策达成一致意见。书记和校长要带头执行议事决策和定期沟通的制度,严格遵循议事程序和沟通规则,既要发挥好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又要支持和保证校长行使职权,共同努力构建决策科学、职责明晰、规范有序、协调顺畅、运行高效、作用到位、保障监督有力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要将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学校治理的效能
  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度优势转化为学校治理的效能,其核心是“坚持一个原则,明晰一个流程,用好三驾马车,推进两个融合,提升三支队伍”。“一个原则”即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领导”是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本质要求;“民主集中”是集体领导的必然要求;“个别酝酿”是民主集中制的必要过程;“会议决定”是集体决策的必经程序。“一个流程”即决策的程序:先是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提出动议,校长书记在充分沟通且无重大分歧后,启动决策程序,接着是党组织会议讨论集体决策,决策过程中书记只是会议召集人和主持人,不能独立决策。决策如果通过,最后交校长办公会研究落实党组织会议表决的重要事项方案,分工负责执行。“三驾马车”即三个会议,学校党组织会议是学校的决策中心,对学校重大事项作决策。校长办公会是学校的执行中心,对党组织会议作出的决策负责具体的落实。教代会是学校的审议监督中心,是保证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两个融合”即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两个优势的深度融合,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两个优势的深度融合,党组织设置为党委、党总支的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分设,学校管理是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党组织领导”和“校长负责”是学校发展的“一体两面”,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协调、还要目标一致。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的中小学校,书记、校长一般由一人担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定要有意识地把学校“三重一大”事项,交由学校党组织会议集体讨论决策,牢牢把握好党组织的领导决策核心。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要坚持“抓好党建带业务、抓好业务促党建”,明确“抓党建”的目的是“强教育”,把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实施、同检查,层层落实责任,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育人智慧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支队伍”即班子队伍、党员队伍和青年教师队伍,抓班子就是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不断完善班子理论学习制度,通过“以会代训、议事代培”等形式,提高班子成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抓好党员队伍,就是要做到“双培养”,即把符合条件的优秀骨干教师发展成共产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优秀的骨干教师,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通过“三会一课”,提升党员队伍质量,增强党组织的核心战斗力。抓青年教师队伍,就是要善于运用“师徒结对”“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对青年教师教育引导、树榜样、压担子、助成长。
  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事关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事关中小学办学治校水平的提升,事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教育强国根基的牢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找准工作方向,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管理的治理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中小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