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小讲解员”火了,带来哪些启示?

□孔德淇

字数:1031 2024-04-17 版名:声音
  字正腔圆、从容大气、侃侃而谈……不久前,有网友在甘肃省博物馆拍下了一位小志愿者自信地介绍馆藏文物的视频。这位“专业度拉满”的少年讲解员迅速在网上刷屏,不仅令人感叹“少年强则国强”,同时也展现了最好的传承。(4月14日《文汇报》)

  这位“满级小讲解员”名叫张书铖,今年9岁,在兰州一所小学读三年级,却已表现出了对历史和文学的浓厚兴趣,自愿成为甘肃省博物馆的少年讲解员。在妈妈姜楠眼中,张书铖勤于思考,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把大人问住了他还会自己去查资料。
  所谓熟读成诵,少年讲解员对于历史文化、人物掌故多记忆、多排演,这些内容自然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他们通过博物馆里的讲解实践,不仅宣传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还能够扩展课本之外的知识,对传承中华文明产生浓厚的兴趣。
  文化传统的延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照本宣科。在讲解过程中,少年讲解员回望历史,向传统致敬,同时在保证史实无误的基础上,被鼓励自己组织语言,精心准备讲解词,将自身对文物馆藏的见解与观点融入讲解中。这种深度参与使得他们的讲解没有在陈词滥调里打转,更具个性化和“干货”,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我们从中也窥见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路径。与仅仅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不同,这些少年讲解员不满足于简单复述信息,注重追本溯源和深入思考。他们通过深入实地考察、阅读经典著作、参与传统活动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等多种途径,全面地研究和了解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性输出”。这种开放型讲解更加突出讲解者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从自身旨趣出发,在知识获取基础上发挥能动性,主动延伸拓展。这对培养个人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颇有裨益,也让文化传承有了更多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可能。
  少年讲解员的出色表现是他们自身努力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和环境,让年轻人有机会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发现并培养自己的文化兴趣,进而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说到底,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才能激活年轻人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少年讲解员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才华,把“冷门”的馆藏知识带火,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和启示。他们的表现,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新新力量。我们欣慰于此,也祝福这些少年讲解员,期待他们在未来能在文化传承中接过使命、传承力量、释放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