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习近平“3·18”讲话,开创思政课新篇
将西迁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堂
□邱雨 刘文俊
字数:1805
2024-04-14
版名:知行
西迁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挖掘西迁精神的时代内涵,将西迁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发挥西迁精神对大学生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意义。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塑造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就要着力提升思想高度、理论深度、传授技巧和课程质效,让西迁精神真正进耳、入脑、印心。
提升思想高度
思想性是思政课的首要特征。新形势下思政课要起到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民情,促使青年大学生朝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方向努力,从而实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近年来,西安交大聚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一带一路”、西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西部特色的研究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交叉研究。五年来,西安交大获批科研项目507项,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28篇,举办学术会议30余场,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在“四报一刊”等主流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理论文章4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8项……不断优化的科研方向和不断涌现的教研成果为提升思政课思想高度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提升理论深度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增强思政课理论性意味着要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深度,简单空洞地作宣传、喊口号并不是思政课该有的形式,将广博的知识和实践的印证作为思政课的有力支撑,才能让思政课具备应有的理论深度,从而让学生理解和信服。
近年来,西安交大提出“三理贯通”理念,让思政课充分展现“真理说服力”,坚持学理支撑政理、知识输送价值和故事激发情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切实把理论讲鲜活、讲彻底。近年来,学校建成交大西迁博物馆,编写《西迁精神读本》,开设西迁精神通识课,建成“西迁精神虚拟体验中心”,成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组建老中青宣讲团,在校外建立延安革命纪念馆、陕北梁家河等100多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红色参观考察、国情社情调研等实践活动,各项举措让西迁精神浸润师生心灵,铸就新时代奉献报国使命文化。
提升传授技巧
亲和力是思政课的人文特色。现阶段的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视野格局开阔,对于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具有更高的期望值。要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就要从课程形式和内容入手,打造更加活泼和多彩的课堂氛围。
近年来,西安交大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创新实践青年教师“三导师制”,确保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师德师风过关;构建出国访学、国内研修、专业培训、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建设教学科研“大团队”,聚焦教学科研关键问题,发挥团队集体智慧。近年来,学校35位教师在“大练兵”等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共建成省部级以上各类一流课程18门,《弘扬西迁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师队伍建设和团队协作模式为思政课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西迁精神的融入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故事。
提升课堂质效
针对性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当代青年具有利益诉求多样、现实压力较大等特征,因此要着眼于科学的学情分析,立足于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业阶段、学科特色和发展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设计课程,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和实践,充分丰富思政课内容,提升思政课质效。将西迁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西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近年来,西安交大开设西迁精神主题综合能力课程,开展“致敬西迁”学生调研走访等活动;同时,学校还推出了《决不能失信于西北人民》等专题纪录片,《红心向党——西迁馆里的红色印记》等微视频,创作原创话剧《向西而歌》等文艺作品,丰富了西迁精神学习资源,推动形成“大思政课”育人合力。近五年,西安交大“学生微宣讲团”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培养的学生先后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李晓利、马勇等一大批优秀学生,毕业生近一半以上在中西部建功立业,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提升思想高度
思想性是思政课的首要特征。新形势下思政课要起到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民情,促使青年大学生朝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方向努力,从而实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近年来,西安交大聚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一带一路”、西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西部特色的研究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交叉研究。五年来,西安交大获批科研项目507项,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28篇,举办学术会议30余场,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在“四报一刊”等主流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理论文章4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8项……不断优化的科研方向和不断涌现的教研成果为提升思政课思想高度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提升理论深度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增强思政课理论性意味着要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深度,简单空洞地作宣传、喊口号并不是思政课该有的形式,将广博的知识和实践的印证作为思政课的有力支撑,才能让思政课具备应有的理论深度,从而让学生理解和信服。
近年来,西安交大提出“三理贯通”理念,让思政课充分展现“真理说服力”,坚持学理支撑政理、知识输送价值和故事激发情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切实把理论讲鲜活、讲彻底。近年来,学校建成交大西迁博物馆,编写《西迁精神读本》,开设西迁精神通识课,建成“西迁精神虚拟体验中心”,成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组建老中青宣讲团,在校外建立延安革命纪念馆、陕北梁家河等100多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红色参观考察、国情社情调研等实践活动,各项举措让西迁精神浸润师生心灵,铸就新时代奉献报国使命文化。
提升传授技巧
亲和力是思政课的人文特色。现阶段的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视野格局开阔,对于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具有更高的期望值。要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就要从课程形式和内容入手,打造更加活泼和多彩的课堂氛围。
近年来,西安交大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创新实践青年教师“三导师制”,确保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师德师风过关;构建出国访学、国内研修、专业培训、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建设教学科研“大团队”,聚焦教学科研关键问题,发挥团队集体智慧。近年来,学校35位教师在“大练兵”等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共建成省部级以上各类一流课程18门,《弘扬西迁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师队伍建设和团队协作模式为思政课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西迁精神的融入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故事。
提升课堂质效
针对性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当代青年具有利益诉求多样、现实压力较大等特征,因此要着眼于科学的学情分析,立足于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业阶段、学科特色和发展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设计课程,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和实践,充分丰富思政课内容,提升思政课质效。将西迁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西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近年来,西安交大开设西迁精神主题综合能力课程,开展“致敬西迁”学生调研走访等活动;同时,学校还推出了《决不能失信于西北人民》等专题纪录片,《红心向党——西迁馆里的红色印记》等微视频,创作原创话剧《向西而歌》等文艺作品,丰富了西迁精神学习资源,推动形成“大思政课”育人合力。近五年,西安交大“学生微宣讲团”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培养的学生先后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李晓利、马勇等一大批优秀学生,毕业生近一半以上在中西部建功立业,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