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

□刘亚妮

字数:1477 2024-04-14 版名:教育理论
  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学校教育要渗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学的过程,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应用意识等,“先学后教”已然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先学”即预习,预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效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学更加关注生生交流。如果没有有效的预习,则很难跟上别的同学的脚步,“生生交流”就会流于形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相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后再参与到课堂的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和同伴进行辩论,辩着辩着,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新知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理解的知识上,变被动听为主动辩,自然就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从学生角度看,预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填鸭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有效的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不能敷衍了事。预习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则更为重要。
  1.提纲挈领,领悟标题
  先浏览本节标题,初步知道本节内容将学习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若不理解本节标题,可以先将本节标题进行分解,逐步体会。例如在预习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节内容时,若对这个标题没有概念,可以将标题分解为两部分: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初步知道本节内容是学习两种乘方运算,继续翻阅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幂、积、乘方分别表示什么。通过这样的分解,对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习全篇,读写结合
  在对标题进行分析后,学生初步了解了所要学习的内容,但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对课本进行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北师大版课本为例,课本上做一做、想一想,甚至情境引入都能起到启发的作用。预习不能只看不做,要根据课本内容的设置用心完成相关环节。在做、想的过程中,理解法则、定理。
  3.掌握要点,品味细节
  仔细品味本节的概念,相关结论,把关键词勾画出来,将所得到的结论读一读,加深印象。若此时还不能理解本节的知识点,不用着急,我们可以继续完成下面的内容。
  4.剖析例题,理解要点
  根据第三步对所得结论理解的程度不同,例题在这里有着不同的作用。如果对结论的理解到位,那么,例题可以作为规范解题格式的一个范本;如果不能对所得结论进行很好的理解,例题可以作为认识结论的一个工具。如果说所得结论是理论,那么例题就是实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
  5.自主检测,效果判定
  做课后的练习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如有不会做的题,问自己哪一步不理解或不会做,再翻书解决或做上标记,上课及时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开始养成预习习惯时,可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老师可以“扶”学生一把,设法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甚至利用自习课等开辟出时间,让学生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将预习落到实处。只有将预习落到了实处,课堂才能实现真正高效。
  如何能让学生的预习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预习,真心喜欢预习,踏踏实实预习而不是应付,从而真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应该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效果达到最优化,让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习开始。
  (作者单位:西安市长庆未央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