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动手实践 促进深度学习

□李宝宝

字数:1569 2024-04-14 版名:教育理论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2022年版)》中:“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动手实践操作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关联找到一个抓手,学生通过操作,不仅可以在已知和未知间建立联系,又会有灵感的不断闪现。此外,动手操作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这样的体验形成的表象,让孩子们在碰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经验的迁移。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
   二、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通过研读教材,将适用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从教材中找出来。以教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为例,教师梳理出了一些可以让学习“动”起来的内容:位置与方向、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确定起跑线、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自行车里的数学。这11个内容,都可以使学生在有序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鼓励交流,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后,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进行着观察,倘若没有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那动手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跟同伴交流,孩子们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都会被调动起来,并且在彼此的交流中,不断完善对知识的认知,这样才能实现动手操作的目的。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当孩子们把圆柱体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之后,师问:仔细观察后者有什么发现?原来的圆柱体和现在的近似长方体有什么关联?生答: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宽是圆柱体的底面半径、长方体的高是圆柱体的高。这四点发现使得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变得轻而易举,即通过长×宽×高=底面周长的一半×半径×高,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πr×r×h。
  (三)强化合作,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在能“动”起来的11个教学内容中,大部分都需要进行同伴相互的配合。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时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同伴两人能默契的配合时,操作的过程就更为顺利,学生的收获的情感体验就更积极,这更激励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反之,就挺耗时,且学生显得没有耐心。
  (四)丰富呈现方式,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动手实践操作,并非仅仅只在课堂。课前、课后都可以进行。
  1.课前体验。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欠缺,对很多事物缺乏丰富的体验,而数学学习若没有一定的已有经验的支撑,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几乎是一句空话。在执教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活动《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时,组织学生对自行车开展了调查研究。学生5人为一组,在3个研究任务的驱动下,对自行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测量,并在观察和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自行车的数学问题。课中,同学们就他们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这样的一节课探究的全是孩子们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自行车、用数学的语言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自行车里的问题。
  2.课中体验。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
  3.课后体验。仅仅满足于课前和课中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布置实践作业的方式安排学生课后的实践任务。
  课堂学习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在学习中遵循知识生长的规律,为其提供“生长”条件,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意大利哲学家维柯说:“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而要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动手实践操作就是最佳途径。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渭丰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