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师为“导”师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的主动革新

字数:1507 2024-04-14 版名:理论
  □朱 红
  在高考科目改革方面,高中地理学科几经变化,从1993年至1999年退出高考科目改为高中会考科目,从1999年起又从会考科目恢复为高考科目,形成“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模式,在新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从2025年起又实行“3+1+2”的高考模式。很显然,高中地理学科从原来的主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这无疑使地理教学工作者再次迎来了改革的新挑战和自我革新的责任。
  听时代声音,扣时代脉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赛道上,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对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大环境,国家需要培养的是有家国情怀,信念坚定的拔尖创新人才,高考综合改革就是要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彰显五育并举,引导全面育人功能。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确保人才培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精准发力,才能在“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上交出合格的答卷。
  积极应变,主动适应。随着高考科目的改变,需要教师深度分析和了解高考评价体系内涵,积极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将常规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合作与探究、讨论的大学堂。作业、试题设计注重真实情境,增加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知识,将学科思维融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注重教、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作为地理教师,只有主动学、积极学,深研新课标,加强教学情境探索和授课方式创新,才能适应新高考的变化。
  变“教”师为“导”师,推动地理教学变革。在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给予地理学科充分的教学时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强化本领,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术,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高校选拔什么样的人,中学阶段如何育人等。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不仅有责任有义务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做到吃透教材、环节清晰、方法灵活、时间合理、目标明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更要转换身份,变“教”师为“导”师,重在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科思维、教给学生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做好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推进者、学生学习的倾听者,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堂,让课堂教学高质有效,让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提升了做人明理的能力。
  着力培养学科综合思维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考选拔的是人才,是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近年来高考不断调整命题思路,我们要引导学生“由解题”向“解决问题”,由“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不再简单提供完全模型化的标准题目,而是尝试运用现实素材背景,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着力考查学生的临场学习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建模和问题解决水平。
  总之,高考命题不再是单纯为了考验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成果,而是在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当高考题目越接近生活,越有深度有难度,才会有一批实力强、知识储备颇多的人才被选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地理教师要摆正心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融入学科思政传播正能量,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将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弊端,夯实基础,给学生营造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为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