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氤氲 涵育良师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推动师范生阅读纪实

字数:2788 2024-04-10 版名:视点

文学院学生参观西安国家版本馆
  
 文学院学生体验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
  
 文学院学生在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赵燕 马莉娜 庞曦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特色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以下简称“文学院”)前身为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具有浓厚的师范教育氛围。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文道合一,诚身乐业”理念,将“为中国未来而读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书香中涵育大国良师。

   阅人间四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此描述阅读的价值:“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的、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使人终生都入迷地想同书中的思想、美、人的伟大精神,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打交道。”文学院每位老师以多种方式引领师范生博览群书,以此为契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教师领读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寒暑假均开展“书香师院尽享阅读”书目推荐活动,文学院也会为每一位大一新生列出“必读书目”。书目涵盖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阅读“导航”,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相城实验小学的毕业生施洋表示,“必读书目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有的放矢,解决了读书选择困难症”。
  文学院常态化开展“享阅”读书沙龙。教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图书进行导读,涵盖四大名著、贾平凹作品、儿童文学等经典作品,师生在沙龙中交流阅读体会,积淀知识、增长智慧、涵养精神。已考取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的毕业生鞠骋宇回忆,“参加孙立盎教授导读的《平凡的世界》沙龙后我第三次读这本书,对于这部巨著的情节有了更深的印象,体会到书中每一个人物的独特性以及他们所具有的魅力。我们生来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文学院老师不仅带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而且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时文。近年来,牛文明教授坚持课前5分钟演讲,演讲话题从当天《光明日报》选取,他引导学生阅读《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系列评论,激发学生青春奋斗力量。牛文明教授表示,“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师范生更应该和时代同频共振,增强教师职业认同,以火热的青春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之中”。“《光明日报》上《择一业而终一生》《最是书香能致远》等两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对于我择业观的养成和书籍的阅读习惯有深远的影响。”大四学生张志琳如此表达自己阅读《光明日报》的感受。
   活动促读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师范生阅读,戏剧节、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古诗词大赛、悦读人间四月等活动吸引文学院师范生踊跃参加。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文学院通过神禾大讲堂、师说讲坛邀请校外专家名师作专题报告,为学生打开学术之窗。西北大学李浩教授专题报告《漫谈经典阅读》、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专题报告《用儿童文学濡染精神底色》为学生阅读打下了精神的底子。“曹老师的报告让我领略到不同时代背景儿童文学的魅力,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和思考问题。”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的毕业生李霞回忆起曹文轩的报告,依然受用。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从2016年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开始,文学院连续开展“毕业典礼送字典”活动,为毕业生赠送《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等语文工具书。《光明日报》报道评论该活动:“钻研学习是大学生的主业,更是大学的灵魂。毕业之后,学习的精神却必须永驻心中……永怀学习精神,善于学习,自主学习,毕业时送上一本字典的意蕴和期许,会给许多学生以启迪。”
  数智新时代,阅读多样化。2023年3月,伴随着《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正式上线,学院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利用该平台进行线上阅读。已考取河南大学研究生的大四学生程扬如此描述自己的线上阅读体验:“平台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我们有书可读,有情可抒,期待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弥漫整个社会。”

  行天下八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读万卷书,阅人间四季”的同时,文学院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行天下八方”。
  享有中华文化基因库美誉的西安国家版本馆对外开放不久,文学院便组织毕业生共聚圭峰山下参观文济阁。在“赓续文脉踔厉前行——中华文化经典版本展”现场,大四学生李嘉欣更加坚定终身阅读的信念:“今天,在秦岭山水间,我们与老师一起参观厚重磅礴的西安国家版本馆,感受‘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汉唐气象、中国精神’,终生难忘。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典籍赓续着中华文脉,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我一定继续用阅读提升自我,努力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完成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2023年11月,在前期阅读小说《创业史》和《光明日报》文章《作家柳青笔下的那个村庄……》的基础上,文学院组织大一新生寻访柳青故居,拜谒柳青墓,在小说和生活、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之间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人这一辈子,不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从来都没有一劳永逸的时候。成功需要用信仰、信念、执着浇灌;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用柳青精神丰盈内心,坦然面对一切险阻。”参观完柳青故居,该院大一学生雷佳怡对未来信心满满。

   书志向万千
  阅读与写作如鸟之两翼,文学院积极鼓励学生书写心中志向,实现“输入“”输出”有机统一。
  2020年,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举行“我与新华字典”征文比赛,学院组织遴选93篇作品参加,最终12位同学获奖。在黎玉婷同学一等奖作品《从初遇到重逢》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阅读与写作的“双向奔赴”:“《新华字典》虽小,但至今不变的是和它所承载的知识一样的厚重,现代社会《新华字典》应用程序的出现让童年记忆紧跟了时代。古代汉语专业课上老师常常让我们回归字典,回归最初的学习方法。但是《新华字典》并不易于随身携带,新的查找方式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和现代人的习惯,不变的依旧是那有着东方韵味的‘中国红’。初遇至今已有15年,再次重逢许下50年的约定!”
  2023年,相关教育类媒体邀请师范生“现身说法”,给学弟学妹写一封信谈自己读师范的缘起、梦想以及对未来的畅想。文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该活动,张佳怡同学的书信《以灯点灯,灯灯不熄》成功入选并刊发。她写道:“我坚信,我会在教育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在大学最后一年,我还想再多学些知识,当我换个身份踏上讲台时必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学生,这样我的人生可能会更滚烫些。或许以后的我会在乡村教书育人,去最偏远的地方从事教育事业,但我依然内心澎湃——源于热爱的事情都无可替代。”
  “阅读既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基石,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直接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教师节前夕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文学院将心怀“国之大者”,以阅读涵养师范生发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大国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