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科学教育:倪馆长的话发人深省

□王学进

字数:996 2024-04-10 版名:声音
  4月2日,一场以“着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构建贯通联动育人体系”为主题的基础教育论坛在宁波鄞州区举办。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学者、校长齐聚一堂,共话“科学教育”。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为创新而学》主题报告中指出,目前,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是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他们有三个共同的特质:第一,特别自主,有行动力;第二,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很专注,形成了超越常人的知识富集和能力特长;第三,特别有韧性,能坚持。(4月5日《现代金报》)

  如何实施科学教育?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关键是要认清拔尖创新人才具备哪些素质。正应了“旁观者清”那句老话,倪馆长将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精准地概括为上述三点,为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
  说到底,实施科学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但人的禀赋、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各有不同,因而人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这就决定了不可能人人成为科学家,因此实施科学教育也有个分层分类的问题。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接受科学教育是为了提高科学素质、习得科学常识,只有那些具备了倪馆长所说的三个共同特质的学生,方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值得注意的是,具备了上述三大特点的人并非都是学霸,就像倪馆长所说,“取得巨大成就的拔尖创新人才,有的很聪明,有的看上去笨笨的。所以,无论考试成绩好坏,都能培养这三个素养。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与力量”。听闻此言,真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感。
  宁波籍诺奖得主屠呦呦的成长经历最能印证倪馆长所言不虚。屠呦呦曾先后就读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据老师和同学说,她的成绩不是非常突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属于默默无闻型的那种普通学生,但有个显著特点,即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而且特别执着。她出身医药世家,从小就喜欢医药,而且不畏冷门,具有板凳甘愿坐得十年冷的“呆”劲。正因为具备上述三个特质,屠呦呦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将倪馆长所讲的与屠呦呦的例子参照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不能再以传统的眼光去看待、衡量每个学生,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有意无意地忽略那些具备倪馆长所说的三个特质的学生,尤其不能忽视甚至歧视那些“看上去笨笨的”学生。恰恰相反,当发现有学生具备上述三个特点,且表现有点另类的个性学生,或者说呆子学生,应当视为潜在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才是实施科学教育的意义所在,也当是努力方向和着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