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实践,遇见美好的自己

□王华娟

字数:1449 2024-04-10 版名:悦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可以说这一句也浓缩了孔子治学的核心思想。这里的“习”指温习实践。用到读书上,我的理解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实践。
   理念提升
  2018年,学校开始建构整体课程体系。我正陷入“什么是课程?校本课程怎么研发?课时从哪里来?”等诸多苦恼,一位朋友介绍了陈如平、刘宪华老师主编的《学校课程新样态》,序言部分就把课程与课堂的关系,课程的不同逻辑分类以及课程目标、内容、功能、实施、评价、管理六个要素解读得明明白白,让我正确开启了对课程的理解与建设。书中也有全国各兄弟学校的实施案例,我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对学校课程群架构逐渐有了思路。2021年,在线上聆听一位校长关于课程的讲座,我发现了万伟老师《课程的力量》。书中梳理了经典七大课程理论的百年历史发展与来龙去脉,再次弥补了我在课程理论上的空缺,让我兴奋了好长时间。
  实践引领
  2021年,我和同伴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省级课题研究,特别想读一本聚集研究主题的书,让研究的逻辑更加清晰。终于发现了刘月霞、郭华老师主编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这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从“为什么推进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实现深度学习”“怎样推进深度学习”四个方面展开阐释,使我对“深度学习”的理解更加深刻。深度学习不是新名词、新举措,而是以往一切优秀教学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总结、凝练与提升。同时,深度学习实践模型的四个要素“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引领我在研究中一步一步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审视反思。这本书指导我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帮助我和同伴在学校全面推进整体教学实践。2023年,重温这本书,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念,我们继续挑战“习作教学整体教学研究”。
   思维优化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与认知。在学校开展的好书推荐活动中,一位教师推荐了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反复读这本书,改变了我看待人和事物的方式。暴力沟通来源于异化的沟通方式。怎么不异化呢?就需要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非暴力沟通不是让我们躲避看法和评论,而是不主张绝对化的评论,提倡在特定情境中观察并清楚描述观察结果。书中很多例子告诉我们,人们经常在做法上混淆“观察”和“评论”。我们经常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自动做出反应,形成自己的评论或者猜测是可怕的——贴标签和误会。这本书不断优化我的思维,让我学会用爱和合作的态度对待人事物,时刻拥有正能量,自己也更加开心幸福。
  情绪调节
  我们的工作很繁忙,生活也很琐碎。但身忙不能心茫!还好,有山下英子的《断舍离》。现在,我坚持每周末定期梳理家里物品,不需要的立刻扔掉。同时,减少购物欲、取消不常看的公众号、退出不必要的微信群,梳理每天的备忘录。家里的空间整洁舒适,心灵的田地开阔透亮,工作生活更加有条不紊。还好,有书架上、柜子里陪伴我的那些图文并茂、数量众多的小人书。小时候没钱,但也要省出两分钱到街边书摊现场借书。上班工作后有钱了,我就陆续买了很多小人书平时看。有部分小人书是回娘家时,钻进我以前的闺房“偷回来”的。就像是面对一位多年的知己,我想守护陪伴。身心疲惫或者闲来无事时,我坐在地板上,一堆一堆小人书躺在我左边。看完左边的一堆,就放到右边一堆。那一时刻,我的心特别静、身心放松……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边学习,一边摘抄;一边思考,一边实践。阅读,指导我的工作,丰盈我的生活,安抚我的心灵。坚持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