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确定群文阅读议题的探究

□周小梅

字数:1600 2024-04-07 版名:教育理论
  群文阅读教学的悄然出现,有力推动了阅读教学的广泛化和深入化。然而,在语文深度学习、深度课堂开展还参差不齐的现状下,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更加考验教师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广泛化和深入化呢?笔者认为,组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确定很关键,它的质量甚至决定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成败。那么,什么是议题呢?
  “议题,就是一组课文中所蕴含的,师生可以共同围绕着展开讨论的话题,它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一个好的议题就是一组课文好的抓手,它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讨论的热情,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议题从何而来?
  一、关注单元教学目标,以单元目标为抓手确定群文阅读议题
  相信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阅读单元还是活动探究单元,每个单元前都设有单元导语,其中包括对本单元文章或内容、或选材、或主旨、或写法等方面的概述,并包含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概述。我们关注这些单元教学目标,形成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就能从单元目标中提炼、确定出群文阅读有价值的议题。
  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文言文单元,所选文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及《诗词三首》,单元导读语中关于本单元学习目标有这样的概述:“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注意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从上述单元学习目标可知,教学本单元的文言文,除了常规积累实词、理解课文内容外,本单元还特别指出“关注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就可以以此为抓手确定一个群文阅读的议题——虚词不虚,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将单元文章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探究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方面,在传达语气方面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文言虚词的独特魅力。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单元文本内容的角度、单元文本语言的角度、单元文本写作手法的角度等方面来确定议题。而这些,都是我们从单元教学目标中获得的启示和灵感。
  二、关注单元文本的共同点及不同点,以比较异同为抓手确定议题
  不难发现,我们现在所通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组合课文的,每个单元的课文都以某个共同的特点而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关注这些文本的共同点,也可以关注这些文本的不同点,以比较为抓手,探同寻异,确定议题,锻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多个文本的能力。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所选入的文章都是介绍历史杰出人物的,重在表现他们的非凡气质。我们可以以这个共同点来确定议题——大人物身上的灿烂光辉,引导学生探究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当然,我们还可以以寻找不同点为切入点确定议题,比如同主题文本的不同选材、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语言特色等。
  三、打破单元限制,以学生需求为抓手确定议题
  有些知识与技能,零散地见于教材不同单元甚至不同年级的某一文章中,由于篇目与篇目相隔较远,学生只能零散地在某一篇文章中学习,每次学习都成为了获取新知,很难深入掌握。因此,二次学习,或者三次学习时,就可以打破单元限制甚至年级限制,勾连相关文本,以学生的需求为抓手来确定议题,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如:对于比兴手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回延安》一文中,在第三单元《诗经二首》的学习中,再次提到比兴手法,这时,我们就可以将两篇文章组合在一起,确定“比兴手法在古今诗歌中的运用”的议题,让学生在古今诗歌中全面感知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总之,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归宿点。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我们要从教材出发,精准定位教学目的,基于教材来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真正实现教学的深度,以议题的探究带动学生的深度思维,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三原县龙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