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说书人
□董全云
字数:916
2024-04-03
版名:文苑
几个摄影朋友在晒马街书会的相片。一群坚守在凛冽寒风里的说书艺人,或坐或站,在雪后的麦田里,以天作幕,以地为台,一人,一弦,可作万马千军,一声“驾”就是三千里,高亢时酣畅淋漓,低柔处十回九转,一张嘴就是国事民情乡里小调,却吸引来几十万全国各地百姓的围观,让人震撼。
第一次接触马街书会,是在一个朋友的摄影作品上看到的,黑白色调,尘土飞扬,说书艺人的额头青筋突起,印象深刻。一位盲眼艺人,坐在雪地的一个角落里,仅一人一弦,面前一个半旧的旅行包,快意潇洒地表演,虽然看不见一个观众他却怡然自乐。
小时候在老家的傍晚,尤其是夏天,常常是一个四方木桌子一抬,一个茶壶两个茶杯,街里四邻马扎砖头四下一围,嗑瓜子的,吸旱烟的,扇蒲扇的,还有啪啪打蚊子的围坐一团,有几个不甘偎在母亲怀里的孩子挣脱后在场子里钻来钻去乱跑。说书人摇头晃脑,指手画脚,嬉笑怒骂,表情夸张,时而扮男,时而作女,令人目不暇接,啼笑不止。说到高潮处,场内不时爆发出哄堂大笑,整个窑洞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说到悲苦时,艺人声音嘶哑,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听众也往往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再加上弦音低沉,似断非断,悲从中来,整个书场无人不悲、无人不恸。
我常常坐在人堆里听村里请的盲人说书。前面往往加一个“小段子”,随后才开正本。《五女兴唐传》《薛仁贵征西》《乌鸦告状》等记忆犹新,侠客是剑锋上的雪,好汉是结义时的酒,环环相扣的故事,常常听得我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久久不愿离去。
现在说书越来越进步了,由盲人说唱到健康人说唱;由单人说唱到二人或多人演唱;由山野村落为场地到以舞台为阵地演出。传播和表现方式也由直接观看到听录音、看录像等,方言土语也开始变成了普通话。
空闲的时候,我常常想念,故乡灰色的瓦,还有瓦楞的缝隙里长出来的几棵青草。即便是做梦,也会有几分魂魄在说书人的场地里飘。
记忆深处总还有从窗户射进的细碎阳光,姐姐和我两个小女孩梳着小辫儿一甩一甩,一圈又一圈,用力推着村里的那个满是面粉尘屑的石磨,像是一圈又一圈推动着光阴,由孩子推成了中年。只有那个瞎眼说书人的神情和“啪”的一声惊堂木,大雪天里和着洪亮的鼓声跺着冻得发红的脚,咚咚的鼓声中一盏昏暗的煤油马灯却清晰地照亮了前方的路。
第一次接触马街书会,是在一个朋友的摄影作品上看到的,黑白色调,尘土飞扬,说书艺人的额头青筋突起,印象深刻。一位盲眼艺人,坐在雪地的一个角落里,仅一人一弦,面前一个半旧的旅行包,快意潇洒地表演,虽然看不见一个观众他却怡然自乐。
小时候在老家的傍晚,尤其是夏天,常常是一个四方木桌子一抬,一个茶壶两个茶杯,街里四邻马扎砖头四下一围,嗑瓜子的,吸旱烟的,扇蒲扇的,还有啪啪打蚊子的围坐一团,有几个不甘偎在母亲怀里的孩子挣脱后在场子里钻来钻去乱跑。说书人摇头晃脑,指手画脚,嬉笑怒骂,表情夸张,时而扮男,时而作女,令人目不暇接,啼笑不止。说到高潮处,场内不时爆发出哄堂大笑,整个窑洞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说到悲苦时,艺人声音嘶哑,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听众也往往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再加上弦音低沉,似断非断,悲从中来,整个书场无人不悲、无人不恸。
我常常坐在人堆里听村里请的盲人说书。前面往往加一个“小段子”,随后才开正本。《五女兴唐传》《薛仁贵征西》《乌鸦告状》等记忆犹新,侠客是剑锋上的雪,好汉是结义时的酒,环环相扣的故事,常常听得我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久久不愿离去。
现在说书越来越进步了,由盲人说唱到健康人说唱;由单人说唱到二人或多人演唱;由山野村落为场地到以舞台为阵地演出。传播和表现方式也由直接观看到听录音、看录像等,方言土语也开始变成了普通话。
空闲的时候,我常常想念,故乡灰色的瓦,还有瓦楞的缝隙里长出来的几棵青草。即便是做梦,也会有几分魂魄在说书人的场地里飘。
记忆深处总还有从窗户射进的细碎阳光,姐姐和我两个小女孩梳着小辫儿一甩一甩,一圈又一圈,用力推着村里的那个满是面粉尘屑的石磨,像是一圈又一圈推动着光阴,由孩子推成了中年。只有那个瞎眼说书人的神情和“啪”的一声惊堂木,大雪天里和着洪亮的鼓声跺着冻得发红的脚,咚咚的鼓声中一盏昏暗的煤油马灯却清晰地照亮了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