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山下叶正红

□陈照国

字数:2983 2024-04-03 版名:文苑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我离开那个地方已经整整三十年了。曾几何时,尽管千般辗转,万般蹉跎,在时光流转中,蓦然回首,总是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那座山、那片云和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多少次脑海中浮现在那里工作生活的场景片段和如烟往事,挥之不去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山乡记忆。
  1989年7月,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宝鸡市一所国有企业子弟学校当老师,正式报到时我才知晓即将工作的地方在宝鸡市凤县以南,汉中市留坝县以北茫茫秦岭深山之中。
  第一次去单位报到的情景历历在目。报到那天,我和三弟在拥挤的火车上一夜颠簸,从汉中经阳安线到略阳再转宝成线,第二天上午在凤县凤州的龙口车站下了火车,然后又换乘班车来到县城双石铺。向路人打听,他们说你要去的那个单位只需往南走,翻过那一座山就到了。我听后只觉汗流浃背。
  正在筋疲力尽之际,远远看到一辆红色的大轿车,正是要去我报到单位的车。车子载上我们在盘山公路上七拐八转,终于爬行到这座山的最高处,石碑上刻着的“酒奠梁”三个大字赫然在目。从梁顶一路下坡,几经盘旋,终于行驶到酒奠沟,随后一路平坦,畅通无阻。不一会儿,从316国道旁一个名叫留凤关的小村庄向左拐入一条崎岖的山区公路。
  爬过一个小坡,穿过一片村落,经过一座石桥,转过一个大弯,眼前豁然开朗。远远看到,在群山环抱中的一个开阔地带,一大片青灰色的厂房映入眼帘。公路边是一面长长的围墙,围墙内一栋栋青砖楼房错落有致,有高高的烟囱和水塔,也有老式的办公区和家属楼。
  公司很快帮我办理了入职手续,第二天,我们在公司周围转了一圈。了解到这里的风土民情和名典掌故,发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禁对这里产生了十分的好感。
  留凤关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叫关楼,站在关岭梁上,两座大山映入眼帘。一座叫汉王山,矗立在酒奠梁;一座叫霸王山,坐落在留凤关的东面。关于这两座大山,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驻扎在霸王山和汉王山上。这天早晨,天蒙蒙亮,霸王起床带领部下巡查军营,虞姬端坐在帐外梳妆打扮,涂脂抹粉。忽然,山下杀声四起,刘邦带兵突袭,虞姬吓得一哆嗦,香粉盒就被打翻在地,并沿着陡坡滚下山去。一阵风吹来,脂粉随风飘散,粘附在松树上。自此以后,霸王山上的松树就变成了白色,并且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
  9月,经过一个多月的漫长等待,我被安排到公司子弟学校,负责高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并担任高一班主任,从此开始我人生的第一段工作经历。
  那时候我刚满24岁,正是热情似火、血气方刚的年纪,一心想要干出点成绩来,为的是不辜负国家给我们提供的四年免费教育和公司对我的厚爱。我们那个年代上大学,不仅学杂费书本费全免,而且每月还给发放30斤的饭票和几十块钱的菜票。能够享受到国家免费教育的好处,可以说我们真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
  四年的教育生涯,给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认真备课,仔细讲解,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四年时间,我带了两个高中班级的语文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除平时正常教学外,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利用业余时间成立了子校“绿叶文学社”,创办了油印小报《绿地》。
  有一位来自关中的民办教师潘老师,写得一手好字,于是刻蜡版纸的工作就交给了他。《绿地》的刊头是公司机修厂的机修师傅提供的木质篆刻印章,小报的插图由一位美术老师负责,承担批量印刷工作的是一位老校工。每逢重大节日节点,我们发起的有奖征文、征集对联活动都得到了全公司领导和员工的支持,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参与。毫不夸张地说,《绿地》小报可谓办得风生水起。
  教书育人之外,在我的指导下,陈同学一篇短篇小说《根源》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我从高一带到高中毕业的李同学,第二年考上了延安大学医学院,后来被分配到汉中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经是副主任医师,这还是矿山公司子弟学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
  四年的时间忙碌又充实。记得那是我参加工作第二年的秋天,公司组织子校的老师们去矿区参观学习,实地体验矿山工人的生产劳动场所。矿洞在半山腰上,我一边爬山,一边欣赏漫山的红叶,层林尽染,蔚为壮观,令人心旷神怡。那是我第一次进入矿洞,洞内巷道纵横交错,有的叫直井,有的叫竖井。巷道壁都用木板做了支撑,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又很狭窄,有的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巷道极深,很容易迷失方向。
  走出矿洞,正好碰上几十个工人师傅在往山上搬运机械设备。因山坡陡峭,道路狭窄,在卷扬机的配合下,工人们不得不肩扛手拉,手脚并用,把一个个设备搬上矿山。干活累了,他们就坐在山坡上休息,一个东北口音的师傅一边抽着烟,一边给大家讲笑话,插科打诨,妙语连珠,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我不禁为这些工人师傅们的冲天干劲和乐观精神感染,回去后写了一篇《矿山红叶》在《绿地》小报上刊登。
  进入子校工作的第四年,我明显感到学校生源的不足。子校学生主要是厂矿子弟,也有附近村民的孩子。高一、高二时一个班级一般还有二三十个同学,越到高年级学生越少。第四年我带的高三年级竟然只有7个同学。学生数量太少,讲课拉不起架势,只能进行座谈式教学。学校老师们在一起时调侃说,算上各科的老师,这些高三学生的学习待遇比研究生还要高级。
  1992年,一首《春天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浪潮也传到了深山中的矿山公司。据当时的政策宣传,国有企业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迈进。企业的医院、学校等后勤保障功能将交由地方管理。
  正在这时,我接到来自家乡的一封电报,由此改变了我的命运。原来是家乡一个很不错的单位正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于是,我向公司提出了调动的申请。1993年的秋天,我如愿调回家乡汉中。即将离开公司的时候,看到矿区运送矿石的大卡车川流不息地奔跑在蜿蜒的山路上,看到四年来已经熟悉的家属院,看到公司南面霸王山上满山遍野的红叶,难分难舍的情绪悄然而生……
  在离开矿山公司的那些年月,我也经常关注着公司的发展。后来得知,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矿山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有色金属行业日渐景气,铅锌矿生产、销售业绩突飞猛进,公司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公司先后建立了大型选矿厂、铅锌冶炼厂、电解厂,成立了多个子公司和分公司,公司年产值达数亿,甚至几十亿元。目前具有采选1800吨/日,铅冶炼6万吨/年,工业碱式碳酸锌、活性氧化锌2000吨的生产能力。
  矿山公司还斥资数千万元在宝鸡市繁华地段购置了几百亩土地,建起了矿山公司家属院宝鸡锌业小区,矿上的老人小孩全部搬到家属区生活。公司许多职工都购买了私家车,方便来往宝鸡和矿山之间。
  再次回到矿山公司已是25年后。
  此次故地重游,我们受到公司领导和昔日同事们的热情接待。再次回到原来工作生活的地方,听到公司领导的详细介绍,看到如今公司矿山基地建设已经和外边的世界没有什么两样。小区原来破旧的楼房披上了五颜六色的外衣,商场、超市、医院、餐馆、酒店、健身器材、5G通讯基站、微信、支付宝等现代化生活设施和生活方式早已普及。公司的道路两旁和小区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私家车,光是公司的通勤大巴车就停了好几辆。我们不禁为矿山公司如今的繁荣景象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此情此景,我们向扎根山区,甘愿忍受孤独寂寞的矿山人致敬!正是他们的顽强坚守和无私奉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共和国的旗帜高高飘扬!
  如今,霸王山下的红叶更加鲜艳明亮,我们的祖国也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