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的人面鱼纹盆
□朱文杰
字数:2162
2024-04-03
版名:文化
人类创造文明的肇始应该是土与火,而土与火的结合诞生了陶,人类文明也可以说是从玩泥巴制陶开始的。郭沫若《西江月》中有:“土为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人所化装则诞生了彩陶。
彩陶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具有世界性概念的文化形态。中国的彩陶文化历时久远,文化类型繁多,器物功能丰富,是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金钥匙”。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彩陶最早出现、最富集的地区,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出现了彩陶,如:距今约7800年前的甘肃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和稍后的河南庙底沟,甘肃马家窑、马厂等遗址。
1990年4月10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一套四枚的《彩陶》邮票,打头的第一枚就是“半坡类型”的“人面鱼纹盆”。
为什么将半坡类型的彩陶作为第一枚呢?一是彩陶到仰韶文化时期已进入鼎盛阶段,而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二是半坡类型的人面鱼纹盆以它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内涵和图腾符号的唯一性,成为中国彩陶不可替代的标志物。
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是出土于西安半坡遗址的几种绘有人面鱼纹彩陶盆中最完整的一件,可以说是半坡遗址的灵魂。
人面鱼纹彩陶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和单鱼纹,人面鼻梁挺直,眼睛为一条直线,有笑眯成一条缝的感觉。尤其是人面头戴一尖顶饰物,看起来神秘莫测。加之人面和鱼纹结合得巧妙无比,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人面两侧各绘有对称的两条鱼, 嘴的两角,也伸出两条变异的鱼尾形图案,如人嘴噙了两条鱼。在人面周围仍有两条大鱼,同向追逐,人面在鱼群簇拥之中显出恬然自得的神情,鱼头仅寥寥数笔,却把鱼的形神勾勒得生动有趣,如灵似幻。对称的菱形图案装饰富有律动感,充满生气的图案古拙、简洁又奇幻绝伦。
人面鱼纹这独有的图案,不光出现在陶盆内,还被发现绘在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尖底器外壁上。这张人面额头两边的鱼纹,为一根弯曲细线挑出,形似官帽上两个对称帽翅,独出机抒,令人震撼。
陕西地区共出土类似这件人面鱼纹盆的器物都被称为“半坡类型”。综观半坡类型这些同中有异的几种人面鱼纹图案,有复合图案,繁丽而灵动,有减笔图案,写意亦简约,其艺术特色鲜明,或朴素真纯,或精致豪放,或神秘难辨,千姿百态,概括性强,抽象而意境超凡,使人惊叹,有一种对原始艺术大美真谛的回归。
关于人面鱼纹的含义,国内外专家看法各异,有近三十种解释,其中较普遍的观点有三种:
其一,人面鱼纹是当时图腾崇拜的产物,半坡人甚至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鱼,或是人头鱼身。还有人面鱼身纹样,是传说中龙的形象,是原始龙的雏形,是世界公认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图腾。
其二,巫师作法时戴有面具,绘在陶器上的人面鱼纹则是代替巫师主持渔猎祭祀活动的专用图案。有学者根据《山海经》中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因为这件人面鱼纹盆并非盛器,而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
其三,鱼在远古人的心目中是生殖繁衍的象征,把鱼类多子和繁殖能力极强的特征作为繁衍生息的心灵寄托,李泽厚先生在《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一文中也提出:“鱼,生命的符号。”因为这几点,半坡人产生了神秘的“神鱼崇拜”。
人面鱼纹盆已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文化符号,影响深远。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意灵感,就源于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盆,而福娃最初是长着“人面鱼纹”脸的“五行娃娃”。
这个独具半坡类型特点的人面鱼纹盆,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被誉为远古文明之花的中国彩陶,是中国文化的根,表现了人类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近,代表着中国原始社会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也是世界远古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
彩陶也是中国文字和绘画的源头。最早对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的刻画符号和纹理图案提出这一非凡见解的是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他曾说:“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他还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论证道:“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郭沫若先生这一论断,一石激起千层浪,清华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在《陶器和中国文字起源》一文中说:“中国文字起源的探讨,主要和年代较早的陶器上面的符号有关。”他还说,有刻划符号的仰韶文化陶器,都属于半坡类型,迄今已在渭水流域的陕西西安、长安、临潼、铜川、宝鸡和甘肃秦安等不少地点发现。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彩陶上的纹理图案多以几何图形、动植物图案为主,其中发现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字比较,其相似程度足以让人相信汉字确实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的。
中国史前的彩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其内涵丰富,难以想象,仍需人们进一步发掘研究。学术界甚至提出了在丝绸之路之前还有更早的“玉石之路”和“彩陶之路”。“彩陶之路”就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的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而来的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
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远古半坡人,用智慧创造出绚丽璀璨的史前文化,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