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跨学科教学
——读《在芬兰中小学课堂观摩研修的365日》
字数:2148
2024-04-03
版名:悦读
□李 涛
2022年新课程方案在“主要变化”部分提出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举措,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践性实施。
新课程方案实施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许多学校和老师已经有了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但如何实施,在思想认识方面却存在极大差异。例如,近期我在阅读部分跨学科案例时,发现有的案例“为跨而跨”,看似每个学科都参与,但都浅尝辄止,没有深入融合,离新课程方案中强调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相去甚远。也有部分案例存在喧宾夺主现象,本学科的知识用时和深度都有所欠缺,却把精力浪费到别的学科的表面参与上,整个学习过程忽视实践中的真实探索,忽视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如何科学而有效地进行跨学科学习?近期,陈玟桦博士实地考察芬兰跨学科学习的书——《在芬兰中小学课堂观摩研修的365日》使我茅塞顿开。这本书全面、细致地描述了作者在一年时间里,立足芬兰课堂,观察老师带领学生实施主题化、立体化跨学科学习的过程。这些案例对于每一位探索跨领域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借鉴与学习。
芬兰从2004年开始启动跨学科学习,2016年又进行了强化,芬兰的跨学科学习包含多学科、科际整合、超学科三类。“科际整合”指整合学科间共同所需的能力,如批判思考力等;“超学科”的核心是聚焦真实世界情境,以学生的意见和决定为中心,不再强调科目学习;“多学科”是比较好理解的一种整合方式,如我带领的西安小学、西安经开第一小学和
西安经开第八小学针对每个年级和学科都提出了“一单元一实践”“一学期一次多学科深度整合”的跨学科实施思路,2023年学期末还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跨学科实施案例分享。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年级组语文、英语、美术、科学、体育老师一起进行的“做风筝,放风筝”系列活动,从框架的制作,到表面构图上色,再到集体户外放风筝,再到学生的写话指导,每位学科老师都从专业的角度分工负责,置身其中,在序列化的综合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至于“科际整合”,我想起了西安小学曾和陕西师范大学合作进行的每周一节“思维课”,主要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也许可以称之为“科际整合”。此外,西安小学冯爱虎主任结合自己教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组织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观察学校,给学校提建议”活动,几个三年级学生还告诉我一年级楼层的“悄悄话信箱”挂得太高,不利于一年级学生投递信件。这种超越学科,把学生意见和决定作为重点的课程,大概可以称之为“超学科”。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位数学老师指导的《缩图与比例尺》这一实践案例深深吸引了我。在这一案例中我了解到芬兰的跨学科活动并非必须多学科老师参与,可以是一位老师自主带领学生在加强自己学科某一类知识的同时,自主开展与其它学科有关的实践活动。甚至在实践的同时,一旦发现学生本学科存在的问题,又会回到本学科,强化本学科知识点。老师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错误率比较高,就开始设计专门的课堂训练提高学生乘法计算能力,解决学生焦虑。面对这一跨学科课程案例,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课程不仅服务于学生学科知识学习,服务于学生综合性实践学习,也服务于学生心理需求,真正让学习走向生活实际。
阅读这本书时,我还看到一位负责7—9年级生物课和地理课的老师。这位老师的地理课常常带学生外出考察,解说地理知识时会带入一些生物学知识,在谈论生物现象时也会融入地理知识,促使学生有机会整合两个学科的知识点,达到跨领域学习的目的。可见,在跨学科实施方面,老师拥有丰富而广泛的知识非常重要,这些知识背景可以促使老师带领学生随机进行跨学科学习,让跨学科学习常态化,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服务。
印象最深的还有七年级“微电影拍摄”跨领域课程,涉及的学科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芬兰语、英语,四位老师的参与度也各不相同。视觉艺术老师和音乐老师是该跨领域课程的主要指导者。视觉艺术老师教授的内容为视觉艺术课,适当兼顾学生创作,并以每周两节的频率实施,用时4个月。音乐老师也采用每周两节的方式,不仅负责音乐背景,也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实施与完成,用时共3个月。芬兰语老师和英语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课堂投入到这一跨学科学习中,依然按照自己的学科计划进行教学,只是学生问到与本次跨学科学习有关的问题时,老师才会给予帮助。当然,在阅读这一案例时,我感受最深的还有跨学科实施过程中老师对“建立小组”的重视,如果老师看到某一个孩子“落单”,会想尽办法让他进入某一团队,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绝不会指挥某个孩子加入团队,充分体现教育对学生的尊重。当然,这个案例也反映出老师对解决学生真实问题的重视。有一个小组的孩子说不想创作背景音乐,想通过网络下载,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而是让孩子们通过网络自主查找关于著作权、侵权的相关内容,并按照要求对选定音乐进行应用。这一做法也反映出芬兰教育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衍生的真实问题——产权、伦理的重视。
在阅读案例时,我们都能惊奇地感受到,在自然而真实的需求下学习状态的构建。不仅有知识的深刻,更有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关注,一种生活化、立体化的学习样态,才能解决真问题,培养真能力。
阅读后,许多关于跨学科学习与教学的困惑逐渐清晰。一如朱熹《观书有感》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