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下必知的十种关系

□陈黎明

字数:1427 2024-03-31 版名:知行
  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课堂;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
  实施体育新课改以来,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统一模式”“规定形式”“限制模板”“必须做法”等形式主义问题,给高效体育课堂构建带来不利影响,也让一线体育教师莫衷一是、不知所为。体育好课堂应是五彩斑斓、百花齐放的,高效体育课堂自然也应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笔者认为,只要遵循体育新课标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以“教会、勤练、常赛”为路径,抓住高效体育课堂“以体树人”的本质,就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体育课堂。其间,处理好以下10种关系十分必要。
   继承与变革的关系
  体育新课改,高效好课堂,并非是对以往体育课程实践的一味否定和推倒重来,而是需要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变革,即继承和舍弃,二者要对立统一。传统体育教育,我们精心备课、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夯实“双基”、学以致用、抓差补短等,这些好做法在高效体育课堂中依然需要坚持,切不可一棍子打翻。
  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关系
  高效体育课堂理应追求高效率,但不可违背教育规律、体育科学而揠苗助长,更不能为了教学效率而忽视教学质量,而是力争以最短时间、最好方法,取得最优质量,是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完美统一。高效体育课堂应重视核心素养下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知能目标的堂堂清、人人清,在重视运动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注重健康行为的养成,这也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高效体育课堂,本质是基于课标优化教学,提高质量。这个课堂本质内容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来实现的,二者是统一的。“一刀切”“全攻全守”强推同一种教学范例、课堂模式是极其不妥的。但我们在某个环节、适当层面来明确高效体育课堂基本形式却也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利于引导教师正确认识高效课堂,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科学实施高效课堂。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
  高效体育课堂,没有体育教师有效的教学主导,自然就谈不上学生有效的自主学练。教师传授和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是统一的。我们体育教师引导的重点是:提出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情境,组织有效的练习,进行有效的比赛,开展有效的评价。
  学科逻辑与学生身心
  发展逻辑的关系高效体育课堂展开新的教学,我们要建立在学生对原有体育知能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所有的新的学习都要在学生情感基础上来进行。体育学科逻辑必须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逻辑之上,不可违背。
   行动与心动的关系
  高质量的体育课堂,需要学生高质量的有效学练,更需要学生高质量的思考(心动)、探究。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应该是学生行动与思考(心动)的统一。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高效体育课堂离不开科学的预设(教学案或导学案),但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基础与反应,适时调整,使预设始终与学生需求相适应。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独立学习。无论是学生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离不开我们体育教师的智慧创设和有效组织。
   展示与内化的关系
  高质量的体育课,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合作、展示交流,更需要学生默默地倾听、静静地思考、悄悄地内化、狠狠地练习。高质量的体育学练必须是展示与内化的统一,通过学练赛,来达到学以致用。
   教师素质与高效课堂的关系
  没有好的体育老师自然也就没有好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没有高素质,体育教学就难有高质量。体育教师的高素质与体育课堂的高效率是统一的。因此,要坚持一手抓高效体育课堂建设,一手抓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促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