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

□董晓娟

字数:1576 2024-03-31 版名:教育理论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为了给作业的布置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课题组的研究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了大胆尝试,运用多种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最终以作业设计案例、反思及论文等形式,展示出个人对作业布置的创新设计理念,并整理成册——《春华秋实》。
  一、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阔视野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作业除了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把语文作业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尝试,努力创新,从作业形式、内容等方面着手,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给学生布置了个性化的作业。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抓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布置了“五能五会”实践作业、阅读推荐、读书感悟、自制贺卡、主题手抄报等,并把优秀作品整理成册——《百花集》。走进这片百花园,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从一份份稚嫩而又有趣的作业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对语文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重视实践,因文而异,形成能力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将作业融于游戏、实践、表演之中,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相结合,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兴趣特长充分调动起来,把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生活海洋,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象,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学完《花钟》后,让学生种植一盆花,观察花儿发芽、开花、枯萎的生长过程,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情况,并把种植过程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录下来;学习了《丰碑》后,找一首与课文感情基调相吻合,与课文叙述的节奏相一致的曲子,录制配音朗诵带;学习《中国石》之后,画一画酷似中国版图的中国石,试着在上面标出祖国的名山大川。这些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为语文作业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三、分层设计,因材施教,调动积极性
  由于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及个人学习能力等的不同,学生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要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的火花,避免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这样的作业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小组合作,多向交流,增强团队意识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面临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尤其是“遨游汉字王国”“轻叩诗歌的大门”等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些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所以,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在具体实践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强弱搭配,以便于他们合作完成作业。
  所以,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在布置作业时丰富作业内容,避免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得到张扬,人格在作业中得到尊重,情感在作业中得到体验,生命在作业中得到发展。(本文系渭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WHGHKT20220480)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