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支教人的追光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好

□张小军

字数:1028 2024-03-27 版名:声音
  从2022年8月到2024年1月,参与宁波“组团式”教育帮扶凉山行动一年半的时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近日,媒体对支教老师华汪炎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
  山海情深,帮扶义重。怀着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新工作的期待登上飞往西昌的飞机,看到从没见过的连片大山和规模大得惊人的学校,克服高海拔地区的诸多生活不适,与当地教师工作干在一起,帮助受援学校的教育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获得帮扶地区州、县级多个荣誉表彰……这些经历叠加新冠疫情,华汪炎老师的支教经历可谓一段崭新的追光旅程。
  这段旅程,于支教教师而言是一次成长的契机,也是一座精神的富矿。支教政策,旨在发挥教育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智力、能力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助力更大区域乃至全国“教育共富”。一个教师能够参加,既是组织对他的肯定与信任,也是对他个人信仰、能力、意志等的自觉锻炼、考验、磨炼。返校之后,支教教师自觉咀嚼其中的难与乐,可以帮助其增长团结奋斗、持续奋斗的情、智、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支教人的追光故事,也是教师教育宝贵的资源之一,需要更好传播。一方面,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视界偏窄,令自己的思想、思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被逐渐钝化。把那些曾经离开“海”边的支教人请出来,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干所感,能帮助其他教师看到“山”那边的教育世界,珍惜现有工作环境,积极干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支教不是一时之事业,还需要一批批教师接力做。讲好支教人的故事,于支教接力者而言也是传递一种激励和指导,可帮助他们于艰难中看到荣光,于拼搏中忘却自我,用汗水书写自己的职业精彩,在支教中绽放绚丽的奉献之花。此外,也有利于巩固支教教师的桥梁关系,把“山”“海”两所学校长久地连在一起,资源共享,发展共谋。
  讲好支教人的追光故事,可以挖掘更多素材,发动更多人,采用更加鲜活的方式来宣讲。教育、宣传部门可以多关注支教教师的同事、家人,围绕支教教师的工作、生活,以及其周围人的反响,对支教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精神进行深层次挖掘,让支教教师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感染力;不仅可以邀请当事人通过大场合来讲,也可以邀请支教教师的家人、受支学校的领导、师生、家长来讲,通过教师沙龙、教师例会、教师故事会来讲,甚至通过在考评考核、晋级提拔中加分来“变相”地讲。如此,那些优秀支教人的故事才会真正成为教师教育的一个宝贵资源,乐于奉献,甘于平淡,潜心教书、精心育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教育精神才会在更多教师身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