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孙子桐

□薛 慧

字数:1399 2024-03-27 版名:成长
  初识孙子桐是在周四的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
  那天伴随着双语播报的上课铃音,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爬上四楼静立在四(2)班讲台上,红歌齐唱后,随着一声“上课”的口令孩子们齐刷刷地站立起来。惯例的师生问候结束,正准备激情洋溢地导入新课,忽见一只小手高高举过头顶,在端坐的人群中显得异常抢眼。我随即望去,只见第四组第二排一个眉目清秀的小男孩一手捏着计算器,一手奋力地向上举,唯恐我看不见似的。酝酿好的情绪瞬间被这么一举消磨了大半。众所周知,上课期间最忌讳的是被打断,更别说导入新课伊始……
  还未等我开口,小男孩便迫不及待地喊道“老师,我计算器盖磕掉了,能不能借个胶水?”还好此刻的场景未见声动,孩子们还是翘首以盼,我随即跨步到他跟前,悄声答道:“我没带胶水呀!”他不依不饶,朝着讲台指点道,“前面架子上有”……经验判断,此刻如果满足了他的要求,接下来的课堂便会有角落里埋头操作的身影,情何以堪?此情此景下的一句“下课再取,上课不许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便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权威的应对……看着男孩满是灵气的眼睛,清秀的面孔,静谧的气氛,于心不忍。于是我一转常态“据我判断胶水是粘不住塑料的,课后你可以尝试一下用哪些材料怎样能修理好这个盖子?交给你一个小实验任务,下节课带着你的计算器告诉我,好不好?告诉我你的名字?”男孩扑闪着大眼睛爽快地点头应允“孙子桐”,随着手里计算器的收放,子桐同学终于心满意足地坐下了。我也郑重地拿起笔,翻开《道德与法治》教本,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孩子的姓名“四2班孙子桐”,就这样课堂如愿进行着……
  再见孙子桐,便在我的办公室了。
  每周一节的道德与法治课,在四年级四个班之间交替进行着,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总结评价完毕,我疾步跨下讲台,向一楼奔去——第二天早晨要迎检,几项事务还得筹备,展板、展架、资料、路线、部室等,我一边念叨一边下到了三楼的拐角处。一个小身影冷不丁从右侧闪到我面前,挡住了急行中的我,大声喊到,“老师我是四二班孙子桐,上周你不是让我试试怎样修好计算器盖子吗?我给你说……”“哦!”我随即将思绪拉回上周的课前,认真打量了孩子一遍。看来我是真的忘了,若不是他的一路狂追,那天的承诺真要打水漂了,我为自己的遗忘愧疚着,被孩子的诚恳感动着,瞬间清空脑海里所有的头绪,全神贯注地搂着他的肩膀来到了办公室,郑重其事地请他讲述自己如何将计算器修好。孙子桐滔滔不绝地从材料的对比、家长的协助、修理的过程、计算器的由来手舞足蹈地讲起来,俨然一个小小演说家,这表情、这口才、这思维让我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拍起视频来——“如此乐学善思、机智聪颖的孩子是榜样、是力量!好!以孙子桐为典型来个圈粉运动!”就这样新的教育契机在脑海里闪过。“孙子桐,你的计算器修好了,难免别的同学也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能不能在下周的课堂上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金点子、小妙招。当然还有别班的同学哟!为了方便起见,不妨用文字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别忘了融入自己的感受与发现。”“好的!没问题老师!”孙子桐拍着胸脯应道。“老师,我下周还要给您背诵‘三阶三环’晨读任务中的《满江红》。”就这样又一个约定在午后的阳光下绵延……
  从课前的生成到课后的生发,何止是一个小小的计算器惹的“祸”。师者不经意间的言语就会成为孩子主动探究、自主认知的内驱力,如果调试好言语动机这样的力量驱动必将助力孩子们在成长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
  遇见孙子桐,遇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