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活动“三有”
□李宏龙
字数:955
2024-03-24
版名:知行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设置课堂活动是司空见惯的流程,也是落实新课标大单元、大概念、项目式学习的最优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时课堂活动一放就散,教师难以驾驭课堂、控制学生,教学活动与进度反而受影响。一线教师巧妙设置活动“三有”,能让课堂活动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活动有目标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由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活动时要深入学习新课标,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年段特点和需求,拟定明确的活动目标,设计好活动各环节,思考各环节的必要性和适宜性等。同时,教师要结合班级学情和课标理念,深入解析教材内容,弄清教材编者意图,分析知识点,挖掘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深入思考教学内容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预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关卡”,结合学生知识起点,预设好学生到达活动目标的“梯子”,这样在活动实施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成果有展示
在项目式学习的驱动下,无论是自主活动后还是小组活动后,老师都要引导学生集体或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朗诵、绘制思维导图、活动记录、报告、日记、手抄报和展板等。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学生先了解故事的脉络,根据“取经”路线,结合地理知识,在中国地图上遨游取经之路。小组或学生全员展示绘制的人物图谱、取经路线图和人物关系图,活灵活现地展示学习成果。通过活动成果展示,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每个小组、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后续教学跟进做足准备。
过程有评价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师应从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结果转向关注学习活动的过程,合理且全面考量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因此,在课堂活动评价时,教师应从活动中学生的现实需求、兴趣、投入度、遇到了哪些问题、目标是否达成等,从评价内容综合、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探索综合性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贯穿活动始终,培养学生学会总结、反思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活动过程时,需要注意的是教育主客体评价要从需要出发,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流于形式。
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应从活动目标、成果展示、过程评价三个方面满足基于新课标和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发挥课堂活动的最大作用,使课堂活动成为高效的知识学习、技能锻炼和人格塑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