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提升策略

□蒋朝辉

字数:1538 2024-03-24 版名:教育理论
  初中是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时期,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教师就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添体育运动乐趣。如此,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训练中,才能改善僵化的体育教学局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一、寓教于乐,优化导入环节
  传统的体育教学非常单一,体育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化处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性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优化导入环节,通过趣味性活动的设计,将多元化的游戏元素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每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在导入环节中,常见的方式有游戏法、情境法等,将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以趣味化的方式呈现,满足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计“木头人”游戏活动,由教师当“鬼”,在“鬼”回头前学生需要用力奔跑,“鬼”回头之后,学生立即停止,教师则可以抓住离自己最近的学生,逐一淘汰。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热身圈”的导入活动,发出“开始”的指令时,圈内的学生开始计时,每组的其余学生轮流在圈内跳或单脚跳,并尽量保持圈不落地。如果圈落地,计时器会暂停,该组需要尽快将圈移动回中心位置,然后继续跳跃。如此,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成就感,学生的体育意识也会在游戏中得到增强。
  二、丰富项目,活跃教学氛围
  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往往是直接对学生讲解关键动作,要求学生反复训练,直至正确掌握。这种方法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很容易让其产生疲劳感,增加学生厌倦心理。为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设计丰富的体育项目,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性。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活跃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主动将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各个运动项目中。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以及感情,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宗旨和目标更好地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
  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首先对关键动作予以讲解和示范,待学生掌握了足球脚内侧运球和传球技术动作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对一传插交替”“一对多传球”“多对多实战”等训练项目。其次,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可以将能力薄弱或一般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进行一对一的传球和接球训练;将技术功底好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开展抢球实战训练。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动作的关键要点,还能纠正不标准的传球、接球动作,有效地克服了心理障碍。每位学生均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发展,不仅在练习中体验到竞技的趣味和激情,还增强了成就感。
   三、因材施教,完善教学评价
  由于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等都不一样,所以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应采取层次化的教学和评价模式,帮助每位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水平、优势及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在学习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状态、学习习惯等,只有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其日后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仅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还应完善教学评价,适当拓展评价维度,并细化评价标准,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邀请学生一起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结合评价结果学会了取长补短,并愿意主动练习技能弥补自己的短处,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丰富训练项目,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进而促进其体育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塔尔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