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乐享课后时光

——汉中市宁强县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走笔

字数:2828 2024-03-20 版名:视点
   

   



  □魏淑敏 雷思佳
  阳春三月,下午放学后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校园是这样的:北关小学的羌绣教室里,学生们手指上下翻飞,学习着掺针绣的技巧;实验小学的操场上,跳绳社团的学生们在各种动作的挑战中“绳”采飞扬;第一初级中学高寨子校区的劳动基地里,学生们挥舞着锄头,体会劳动带来的“累并快乐”……
  这是宁强县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几个场景,也是宁强教育系统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巩固“双减”成效的生动写照。2021年秋季学期以来,围绕减轻学生负担、解决家长接送难题、缓解社会教育焦虑等问题,宁强县进一步增强县域教育公共服务功能,把课后服务与“五育并举”融合推进,让学生们乐享多姿多彩的课后时光。

   齐心协力,让学生负担“减”下来
  北依秦岭、南枕巴山的宁强县,虽然地处秦巴山区,但发展教育的决心与努力未曾止步。宁强教育人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办有质量的县域教育。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宁强县迅速落实,同时开展课后服务。“我们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确定了学校主导、部门监管、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宁强县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刘金平说,在多次研判后,结合县域教育实际确定了“一校一案”的工作原则,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走班制课后服务项目,坚持定教师、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的“四定”工作要求,“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基础服务(作业指导+个别答疑)和拓展服务(社团活动+自主选课)为核心的‘润德课程’架构。”
  据了解,目前全县中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99%,教师参与率为93%,学生、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
  始建于1951年的宁强县南街小学东城校区位于高寨子街道办肖家坝村,作为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学校,留守儿童多是一大特点。据校长何小燕介绍,开展课后服务以前,有家长把孩子送到晚托班进行作业辅导,辅导质量参差不齐,还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部分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但作业存在胡写、不写现象,作业质量差;还有一些学生借助手机搜索答案,非但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还容易沉迷手机。“现在,低年级以读、背、劳动实践为主,中高年级书面作业也很少,85%的学生能在学校学科辅导时间完成巩固练习,且解决了一部分家长上班期间无法看管孩子,或者无能力辅导孩子作业的难题,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很大的利好。”何小燕说。
   因校制宜,让校园生活“亮”起来
  围绕全县总体布局,宁强县各学校聚焦“五育并举”,在“一校一策”“一校一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
  作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省级示范小学,宁强县北关小学依托“润德”课程体系,采用“3+2”模式(周二、周四为班本课程;周一、周三、周五为“走班制”校本课程),推进课后服务“菜单式”学习,现在已经有羌文化、科技类、体育类等68个社团,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羌文化”系列社团。
  “2012年我们学校被命名为‘羌文化普及教育示范基地’,承担着传承羌文化的重任,学校打造了羌舞、羌绣、茶艺、羌味、木刻版画等13个羌文化社团,还自行研发了相关校本课程在全校推广。”北关小学校长黄梅说,“羌文化进校园激发了学生、教师对羌文化及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近年来不少学生在相关省市比赛中获奖,教师们的羌族非遗文化进校园实践系列微课还获得了陕西省第十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这让我们深感自豪。”
  “甩绳、并脚、屈膝、跳跃,一招一式,青春有力……”在宁强县实验小学的操场上,伴随着音乐的节拍,花样跳绳社团的学生正在练习着,这是该校开展课后服务的一个缩影。为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验小学从习字阅读、课后辅导、多彩社团、劳动实践等入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精心开设了书法、街舞、编程、花样跳绳等47个社团。“为了提升服务品质,我们还制订了花样跳绳课程方案、硬笔书法过级方案等,系统化培养学生,在全校推广硬笔书法和花样跳绳。”实验小学校长刘久亮介绍说,“如今,花样跳绳已经成为我们最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们人手一根绳,不仅在2022年陕西省中小学生校园跳绳(线上)公开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校园里的‘小胖墩’也越来越少了。”
  “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我们逐渐形成了以作业辅导为主色、劳动教育为特色、社团活动来添色的‘三色’课后服务体系。”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高寨子校区校长白元军说,除了作业辅导和常规社团活动外,课后服务期间,学校还以市级劳动教育学科基地为平台,结合劳动教育课,组织学生松土、栽苗,制作电动机、净水器等,磨炼学生意志,真正实现了课后服务减负增效。
  近年来,南街小学东城校区探索形成了“1+X”或“1+2X”社团活动模式,其中“1”是学科答疑解惑,“X”是社团活动。“我们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了游泳教学基地,在中年级开设了游泳社团,是全市唯一一所开设游泳社团的学校。”何小燕说。
  群策群力,让课后服务质量“高”起来
  “两年多来,我县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整体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形式更加多样,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群众对教育更加满意了,涌现出了多所市级课后服务示范校。”刘金平说。
  2023年以来,为了有效进行课后服务管理,宁强在全县推广“学有优教”APP,学生、家长统一使用APP进行自主选课,一个家长可以添加多个孩子的信息,课程信息一览无余。“登录教师端后,我可以看到自己所有的课程、上课时间、学生参与人数等信息,学生的参与情况更直观了,管理起来更方便了。”南街小学东城校区教师郝银琴说。
  此外,为了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优化服务内容,宁强实行课后服务退出、新增机制,对社团进行动态调整。黄梅告诉记者:每学期末学校都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反馈、观察记录等召开会议,决定各个社团的取舍;开设新社团前也会充分调研学生需求和师资情况等,综合考量。“根据学生人数和参与情况,这学期我们特意在一、二年级中增设了衍纸、竹竿舞、手工制作等8个校级社团,低年级同学课后服务由‘1+X’变为‘1+2X’模式。”何小燕说。
  针对专业教师短缺、教师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宁强鼓励各校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外聘民间艺人等进入校园,保证课后服务质量。为了发展传统文化类社团,第一初级中学高寨子校区将民间艺人请进校园,开设了唢呐、舞狮等社团。参加唢呐社团的七年级(5)班学生王正杰说:“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学唢呐让我很有成就感,我现在会吹《生日快乐歌》之类简单的曲调,希望能学到更多,将传统文化艺术流传下去。”
  提及课后服务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一线教师们有着最真切的感受:“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并没有落下,相反上课更积极、自信了。”“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更多了,我们的教学观念、评价观念也都发生了变化。”“家长对学生的认识更全面了,家庭亲子关系更和谐了,家校共育也变得相对容易了……”
  “课后服务的开展,对控辍保学、学生心理健康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教师在校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刘金平说,“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运行机制,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