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智慧课堂之“石”攻课堂教学之“玉”

——读《智慧课堂》

字数:1646 2024-03-20 版名:悦读

  □胡 虹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智慧课堂》这本书特别朴实耐看,一读就懂,再读就多了几分回味和思考。它既有理论高度,又能很好地指导教学实践,让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
  我所在的学校是智慧课堂实验校,读完后,觉得这本书来得很及时,解开了我心中千千结。《智慧课堂》这本书诠释了智慧课堂的内涵。编者刘邦奇教授认为智慧课堂是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应用,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它既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又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让我知道了运用智慧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我将书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不断创新,寻求变化,让技术赋能成为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突破口,为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寻找智慧课堂的“创新点”。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将书中的创新方法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丰富智慧课堂。例如,我利用新技术,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我课前在一学习APP中发布预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探究学习,再根据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情,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智慧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数字化虚拟学习场景,如AR和VR等虚拟技术打破了时空局限,让学生体验天体星空,感受万物生灵,了解电子原子,对话历史人物。这样,能上天入地,穿越古今,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增长见闻。
  其次,洞察智慧课堂的“新变化”。教师要不断变革教学方式,多尝试运用新技术,形成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数字化赋能,构筑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新生态。这样,用信息技术驱动引领教与学的变革,打造价值引领和靶向施教的课堂,从而实现育人目标。善借现代技术,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课堂泛起思维的涟漪。课中,利用“投票”“抢答”“弹幕讨论”等课堂互动工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现代技术,做到即时反馈。以语文生字词教学为例,教师发送生字词朗读练习,学生收到后,可先听示范朗读,再进行自我检测,查阅诊断报告后,了解自己在字音、音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采取个性辅导。利用智慧课堂科学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建立起学生专属的个人空间,生成个人画像,帮助教师精准了解学生不足,助力因材施教,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共生,消除了教师教学中的迷茫和困惑。我在平台推出了“错题本+微课+举一反三”作业,实现了“靶向治疗”,从而有效进行精准教学。
  再次,找到智慧课堂的“突破口”。教师的工作习惯一旦形成,工作模式就会日益固化,影响工作效率。读书让我打破自身局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从过去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让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慧学”。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探究实践的开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个性化学习。它让我看到了数字化赋能语文教学带来的育人内容、育人时空和育人成效的改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中,我借智慧课堂之“石”,攻课堂教学之“玉”。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智慧课堂”成为学校授课的重要范式,让数字化与课堂融合,让孩子在新技术环境中感受教育的温度,领略科技的厚度,带着幸福与美好奔赴未来的人生。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智慧课堂的开放与真实,更加从容自信地出发;让学生乘着“数字化快车”,踏上新的学习之旅;打通教育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从教学问题出发去思考技术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支撑。它是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适切性、精准性作为技术运用的评判标准,而不是技术本身。教学应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痛点”问题,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变化,让教育技术有更广阔、更适切的应用空间。这本书以平实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新时代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育技术赋能新课堂,让我的学习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