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红、活、大”课程群 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孙郡霞

字数:1499 2024-03-17 版名:知行

  近几年,延安实验小学在党组织工作、教书育人、课程建设等方面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的实践路径,获得各级表彰奖励100余次。特别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坚持用“擦亮红底色”“开发活资源”“突出大课堂”的思路构建思政课程群,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向深入。
   擦亮红底色
  用新时代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筑牢与擦亮“红底色”作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任务,构建起“1234”红底色理论课,“1”是指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2”是指“文化熏陶”与“课堂渗透”两条实施路径;“3”是指“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社会公德”3项教育内容;“4”是指“升旗、队会、课堂、广播站”4个教育阵地。通过党、团、队、延安精神4条红色文化廊,82个可展示劳动、红色革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班级文化墙、36块时代金句的宣传标语为“红底色”营造浓郁氛围。通过升旗仪式、班队会、红娃娃广播、电视台、红娃娃在线抖音等平台讲述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时事政治、社会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为“红底色”配置精神食粮,厚植“红底色”。通过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课堂,开展常规性思想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等工作,擦亮“红底色”,凸显“红底色”。
  开发活资源
  用新课程培养目标立德树人

  身处红色革命圣地的延安实验小学,依托延安精神这一教育资源,开发出“2+3”实践活动课程。“2”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两个目标,“3”指“延安精神教育、校园活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3个载体。以延安精神教育为载体,开展延安精神专题读书会、革命故事情景剧、延安精神手抄小报、走进革命旧址参观学习,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以校园活动为载体,通过“三节一会”、读书分享、重大纪念日主题教育、学科素养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尊老助老”“为城市净身美容”“劳动实践研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要依靠课堂,更要依托活动。只有开发出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的活动课程,提供成长锻炼的平台,才能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茁壮成长。
  突出大课堂
  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培根铸魂

  “红底色理论课”与“活资源实践课”是学校安排在课时之内的必修课,而“大网络宣讲课”则是思政课程的选修内容。选修内容按照“123”教学策略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123”分别指“一个目标、两条路径、三个阵地”。一个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各学科的拓展内容按照“学科+思政”的教育思想进行开发设计;两条路径——是在课程落实过程中,开辟“线上+线下”“文本+音频”两条教育路径,全方位多维度实施课程内容;三个阵地——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阵地,通过学校课程的引导组织、家庭教育的渗透熏陶、社会生活的辐射影响,使网络课程内容与课程教育效果得到广泛宣传与推广。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延安实验小学“擦亮红底色理论课、开发活资源实践课、突出大课堂宣讲课”的思政课程群,通过理论讲解让思政课“红”起来,通过活动实践让思政课“活”起来,通过新媒体让思政课“大”起来,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宽度与深度,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今后,学校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总结,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继续探索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实施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让孩子们的双翼更加丰满有力,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