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监测与成效评价

□李 婷

字数:1548 2024-03-17 版名:教育理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和实施,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又是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能够使教学的目标、任务、方法,学生的学习量、学习任务,教学的评价体系、质量认定等整个过程都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也让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监测,特别对学生自我认知、思维的强弱、知识面的宽窄等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动态监测,让每个学生个性都得到张扬和发展。
   一、做好备课,吃透教材
  过程监测:在新课标引领下,数学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备课(或课件),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查询有关资料,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做好每个章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成效评价: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要深入研读教材中的每一幅主题图、每一个情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道例题,甚至每一个练习题,对教材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独特的解读,从而准确把握编写者的意图,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实现有效衔接和无缝对接,从而构建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
  二、转变理念,及时纠偏
  过程监测:新课标导向下,教师要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和展示才华的地方,让爱心洋溢在整个课堂之中,让学生得到老师的耐心教导、正面启发和及时点拨。
  成效评价:在新课标遵循下,教师应纠偏传统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尊重学生的休息权、健康权,从根本上守住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二是依法依规治教,强调育人价值新格局;三是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在减少大量单调、重复、低效的知识学习负担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培养。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过程监测:数学教学的本质最终要回归到全面育人的目标,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良莠不齐,作为数学老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成效评价: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提问,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能够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不仅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还发挥了优秀生的智慧才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四、注重差异,分层作业
  过程监测:在学习中,通常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接受能力弱的孩子又常常“吃不了”,所以在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采取分层布置。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作业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个性化三个层次。对中等生布置一些基础型的作业,要求他们掌握当天学习的知识内容;对优等生布置拓展型的作业,要求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拓宽视野、积累资料;对学困生布置个性化作业,让这部分孩子扬长避短,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在某个领域的独特优势以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心。
  成效评价:分层作业、分类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作业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评价。对于优等生,在考核基础知识评价的基础上,主要看拓展和延伸层面的情况;对于中等生,主要从作业完成的正确率和学习效率进行评价;对于学困生,主要从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书写规范方面给予评价和指导。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和鼓励,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全面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探索不同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不断思考过程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成深度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大庄镇南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