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王孟

字数:1490 2024-03-17 版名:教育理论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肩负着德育的职责。但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道德与法治学科相比语文、数学等学科受重视程度较低,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随着教育要求不断提升,怎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教学总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而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推动下,深度理解教学内容,形成并发展政治认同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等素养,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中,围绕运用法律维护权利、遵守法律、依法维权途径等方面知识展开,对学生法治观念、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素养具有较强培养作用,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课程中的小节知识有机整合,以实际案例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缺乏自我约束进行偷盗行为违反法律、因殴打他人违反法律的案例,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案例中的主人公有哪些不良行为?法律是否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主人公触犯法律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和影响?如果我们是案例中受到侵害的主人公要怎么办?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基于问题导向自主钻研法律知识和教材知识,明确不良行为的处理措施和后续影响,为学生树立深刻的法律认知,明确法律的公正性,形成国家认同感。
  二、优化课堂互动,培养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自主质疑,在质疑和解答过程中深度思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成独特的道德意识精神。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依托于高效、轻松的互动教学模式。传统互动以师问生答为主,课堂氛围较为低迷,学生注意力容易出现分散现象,影响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基于此,教师要改革课程互动方式,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组织实践活动,培养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是小学生成长、生活的必备素养,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多具备理论知识,虽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但具有表面性,不利于学生持续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实践教学,进一步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中,围绕垃圾增长、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等内容展开。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生活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垃圾、环保等方面内容,但缺乏引导,导致对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缺乏系统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课堂一分为二,一半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另一半用于开展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垃圾增长原因、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原理基础上开展校园垃圾清除活动,让学生扮演地球的保卫者与垃圾对抗,将散落在校园中的垃圾放置到垃圾桶中,将生活中产生的废品循环利用,如制作瓶盖象棋、纸壳装饰品等,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意识,推动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培养逐渐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目标,教师要意识到教育环境的变化,从而优化教学方法、模式,充分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创设轻松氛围,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思维的启发,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田陈矿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