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

□王晚霞

字数:1572 2024-03-17 版名:教育理论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要求下,为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要求,使学生以良好的学习状态实现高效学习,教师应重视对作业设计方式进行优化,实现“双减”政策内涵在作业设计中的良好体现。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应积极创新思路,以更为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调动练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为避免其对作业产生消极心理,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增强作业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设计符合其心智特点的趣味化作业,实现寓教于乐。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为例,为实现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等运算律的熟练掌握,为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这些运算律解决数学问题打好基础,教师应在作业内容设计中融入趣味化元素,强化学生对于各种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师可通过设计“找朋友”的题目,给出不同的运算式,如15+3、3+15、25+8+5、36+6+4、4×13×5、12×8×5等,要求学生通过连线的方式,将两个能够运用同一运算律进行解答的运算式连在一起,帮助运算式找到自己的“朋友”。这种趣味性的作业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热情,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记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设计分层性作业,满足个体需求
  小学作为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能力水平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布置,体现作业设计的分层性特点。这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避免学生因作业难度过大或过于简单失去训练的热情,有效发挥出作业的作用。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为例,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使学生能够把握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对方程概念进行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数”的代数思想来认识方程的本质,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列方程来表示数量关系。对于学困生,教师应通过布置简单的数学习题来引导其正确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为学生设计“用方程表示一个苹果和两个橘子重量相等的数学关系”这一习题,使学生能够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的重量,并根据题意列出对应方程表达式;对于学优生,应重点训练其运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探索方程的求解过程,加深学生对于方程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发展综合能力
  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应注重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作业内容来锻炼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为例,教师要求学生自定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班级学生兴趣爱好汇总”“家庭月支出详细情况”等,搜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学生需根据教师的作业内容来运用扇形统计图呈现数据调查结果,或者根据数据调查的类型选择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等其他形式来更为直观地展示数据,并要求学生根据图表显示的数据情况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解答,使学生经历数据搜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并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基于“双减”政策理念的要求,将减负增效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减轻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来消除学生对学习产生的心理负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基础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在作业设计中体现趣味性、分层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保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以更适合学生个体的方式展开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