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字典结缘
□田宗昌
字数:1980
2024-03-13
版名:文苑
说起来有点悲哀,受家庭条件限制,整个小学阶段,我连字典长什么模样都没见过,直到上了初中后的一个暑假,我才有缘接触到了人生中第一部字典——《新华字典》。
初二那年,当无聊的少年遭遇了漫长的暑假,我如同一茎无人照管的荒草,在空白的精神世界里恣意疯狂地向周围伸展着自己的枝叶。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从邻居姑姑那里看到了一本有点陈旧的《新华字典》,不知哪来的勇气,我大胆地向姑姑开了口,求她借我看几天。姑姑没有迟疑,一口答应了我。
就这样,在一间独属于我的简陋屋子里,一个暑假,一名本来野性十足的少年,被一本字典彻底征服了。我把这本《新华字典》一页不落地从头翻到了尾,同时用自制的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地抄写了自认为重要的字。它们的读音、意思,都被我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下来,并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现在想来,并非是我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浓厚的兴趣和挡不住的新鲜感,给我注入了超强的记性,让我那个本来极其荒芜杂乱的暑假,过得饱满而充实,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奠定了我对文字的敏感和喜爱。
上了高中,紧张的学习、难缠的数理化和极其拗口的英语,毫不留情地切割了我大量宝贵的时间。那两年,我又无可奈何地坠入了一个字典空档期,没有一本字典能惊喜地走入我的学习生活。高考结束后,在一段难得的轻松空闲的时光里,我突然萌生了对字典的念想,毋庸置疑,我将这视为初中那个暑假手抄《新华字典》的后遗症。一个人,一旦早年有了对某事深刻的记忆,便极有可能会长久地影响到他的认知和选择。一次逛书店,在一排排书架上,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上,仿佛被粘住了一样,我的双眼久久没有移开。小心翼翼地询问价格时,售货员清晰的报价声让我呆住了:4.5元!这个价位,对当时的我和家庭而言,可以说是难以企及的程度,我连摸一下词典的机会都没有,就悻悻而尴尬地离开了书店。那年月,买东西是不支持任意翻看的,站在柜台外的消费者,只有用眼睛随便参观的权利,却没有在付费前随意触摸的资格,为此,我遗憾了许久,心中的波澜才渐渐平复。
一次去当老师的舅舅家做客,居然在他的柜子上看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惊喜之余,我不顾舅舅是否反对便直接动手翻阅起来,那么专心而投入,词典里的世界别有洞天,我沉迷其中流连忘返,直到舅舅喊我吃饭,才恋恋不舍地小心合上,轻轻放回了原处。
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有了工资,我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时值1.5元的《新华字典》。可是,这本初级工具书已难以满足我的教学需求,有时不免让我捉襟见肘。不久,我一狠心,花了9.9元,买了曾垂涎三尺的第二版《现代汉语词典》。有了这本心仪已久的词典,算是弥补了我多年来求之不得的缺憾,也算报了那些年因为没有钱买字典而窘迫的一剑之仇。
对这一大一小两本字典,我视若珍宝,分别给它们包上了不同的书皮,轻易不外借。每次使用,必须洗干净手之后才去翻动,我怕不干净的手弄污了这极珍贵的工具书。不认识、不清楚的字,定向查;空闲时光,随意翻。真正做到了爱不释手,而这两本书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在工作中如虎添翼。后来,我因读书兼教书用功,曾被评为“读书先进个人”,获得了奖品《现代汉语词典》。此时的奖品对我已属锦上添花,新鲜感早已打了折扣,这本重复的词典,就被我作为一种激励和荣耀,珍藏在书柜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那年同事告诉我,新华书店里有一套当时在字典中堪称“爷爷”级别的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他鼓动我不妨一看。本来就对词典情有独钟的我,心中的火焰一下子被点燃了。骑上自行车,跋涉二十里,在售货员惊讶又期待的目光中,我将一套大小共十三本的《汉语大词典》悉数收入囊中。当时我的月工资300多,而这套大词典售价高达572元,花去了我将近两个月的工资。如此大的投入,几乎是个令不少同事难以理解的奇举,我在满意中收获了别人的羡慕,也滋生了拥书自雄的自豪与自信。当这十三本大开本豪华版《汉语大词典》端庄整齐地站在我的书柜里时,我不禁肃然起敬,油然生爱,闲时望一眼也会感到踏实和满足。
确实,这本大型工具书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我的很多篇豆腐块文章也得益于这套词典的玉成。宏富的资料、权威的解释、经典的例句,让我感到了一个拥有者的优越感。
曾经去过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图书馆,我有意留心过那里的馆藏工具书,可是从未发现我那套《汉语大词典》的身影,遑论更小的图书馆了,我由此更觉自己那年斥巨资买书确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豪勇之举。
现如今,无所不能的网络,虽然在检索查找的速度上极其快捷,也更方便,但我仍钟情于我的这些字典词典。手捧它们,获得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
字典里面乾坤大,忆旧怀往倍亲切。数十年的读书教书生涯中,是字典,引领着我一步步走向了智慧的百花园;是字典,召唤着我一次次登上了知识的殿堂;也是字典,一回回给了我不断追求上进的动力。
一路相伴,赛过蜜甜。
初二那年,当无聊的少年遭遇了漫长的暑假,我如同一茎无人照管的荒草,在空白的精神世界里恣意疯狂地向周围伸展着自己的枝叶。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从邻居姑姑那里看到了一本有点陈旧的《新华字典》,不知哪来的勇气,我大胆地向姑姑开了口,求她借我看几天。姑姑没有迟疑,一口答应了我。
就这样,在一间独属于我的简陋屋子里,一个暑假,一名本来野性十足的少年,被一本字典彻底征服了。我把这本《新华字典》一页不落地从头翻到了尾,同时用自制的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地抄写了自认为重要的字。它们的读音、意思,都被我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下来,并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现在想来,并非是我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浓厚的兴趣和挡不住的新鲜感,给我注入了超强的记性,让我那个本来极其荒芜杂乱的暑假,过得饱满而充实,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奠定了我对文字的敏感和喜爱。
上了高中,紧张的学习、难缠的数理化和极其拗口的英语,毫不留情地切割了我大量宝贵的时间。那两年,我又无可奈何地坠入了一个字典空档期,没有一本字典能惊喜地走入我的学习生活。高考结束后,在一段难得的轻松空闲的时光里,我突然萌生了对字典的念想,毋庸置疑,我将这视为初中那个暑假手抄《新华字典》的后遗症。一个人,一旦早年有了对某事深刻的记忆,便极有可能会长久地影响到他的认知和选择。一次逛书店,在一排排书架上,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上,仿佛被粘住了一样,我的双眼久久没有移开。小心翼翼地询问价格时,售货员清晰的报价声让我呆住了:4.5元!这个价位,对当时的我和家庭而言,可以说是难以企及的程度,我连摸一下词典的机会都没有,就悻悻而尴尬地离开了书店。那年月,买东西是不支持任意翻看的,站在柜台外的消费者,只有用眼睛随便参观的权利,却没有在付费前随意触摸的资格,为此,我遗憾了许久,心中的波澜才渐渐平复。
一次去当老师的舅舅家做客,居然在他的柜子上看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惊喜之余,我不顾舅舅是否反对便直接动手翻阅起来,那么专心而投入,词典里的世界别有洞天,我沉迷其中流连忘返,直到舅舅喊我吃饭,才恋恋不舍地小心合上,轻轻放回了原处。
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有了工资,我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时值1.5元的《新华字典》。可是,这本初级工具书已难以满足我的教学需求,有时不免让我捉襟见肘。不久,我一狠心,花了9.9元,买了曾垂涎三尺的第二版《现代汉语词典》。有了这本心仪已久的词典,算是弥补了我多年来求之不得的缺憾,也算报了那些年因为没有钱买字典而窘迫的一剑之仇。
对这一大一小两本字典,我视若珍宝,分别给它们包上了不同的书皮,轻易不外借。每次使用,必须洗干净手之后才去翻动,我怕不干净的手弄污了这极珍贵的工具书。不认识、不清楚的字,定向查;空闲时光,随意翻。真正做到了爱不释手,而这两本书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在工作中如虎添翼。后来,我因读书兼教书用功,曾被评为“读书先进个人”,获得了奖品《现代汉语词典》。此时的奖品对我已属锦上添花,新鲜感早已打了折扣,这本重复的词典,就被我作为一种激励和荣耀,珍藏在书柜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那年同事告诉我,新华书店里有一套当时在字典中堪称“爷爷”级别的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他鼓动我不妨一看。本来就对词典情有独钟的我,心中的火焰一下子被点燃了。骑上自行车,跋涉二十里,在售货员惊讶又期待的目光中,我将一套大小共十三本的《汉语大词典》悉数收入囊中。当时我的月工资300多,而这套大词典售价高达572元,花去了我将近两个月的工资。如此大的投入,几乎是个令不少同事难以理解的奇举,我在满意中收获了别人的羡慕,也滋生了拥书自雄的自豪与自信。当这十三本大开本豪华版《汉语大词典》端庄整齐地站在我的书柜里时,我不禁肃然起敬,油然生爱,闲时望一眼也会感到踏实和满足。
确实,这本大型工具书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我的很多篇豆腐块文章也得益于这套词典的玉成。宏富的资料、权威的解释、经典的例句,让我感到了一个拥有者的优越感。
曾经去过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图书馆,我有意留心过那里的馆藏工具书,可是从未发现我那套《汉语大词典》的身影,遑论更小的图书馆了,我由此更觉自己那年斥巨资买书确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豪勇之举。
现如今,无所不能的网络,虽然在检索查找的速度上极其快捷,也更方便,但我仍钟情于我的这些字典词典。手捧它们,获得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
字典里面乾坤大,忆旧怀往倍亲切。数十年的读书教书生涯中,是字典,引领着我一步步走向了智慧的百花园;是字典,召唤着我一次次登上了知识的殿堂;也是字典,一回回给了我不断追求上进的动力。
一路相伴,赛过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