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字数:2408 2024-03-13 版名: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
  ◆建立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

  一是支持建设一批理论研究项目和培育弘扬基地。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提炼形成一批深入研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项目,产生一批启迪中外教育思想的成果;借鉴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等建设经验,在全国范围遴选、建设一批教育家精神培育弘扬基地;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学校、科研院所、文博和纪念场馆等多方力量参与,充分发掘和整合运用教育家精神教育资源,分众化地开展宣讲、研学、文艺创作和传播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润物无声地推进教育家精神培育、弘扬和践行。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家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借第40个教师节契机,明确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遵循导向,推动完善国家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规范荣誉类别和层次、入选标准、评选程序、表彰形式、激励待遇等,强化国家级的教师表彰奖励,推出一批教育家型的优秀教师典型,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三是建立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要把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要求切实融入和贯穿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阶段、各方面,将教育家精神纳入师范生培养、教师职后培训、教师职业发展等各环节,以及“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国优计划”等国家计划实施全过程;探索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同时,针对各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困难瓶颈和广大教师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多出台强师利师惠师政策,提高教师待遇保障,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
  ◆提高教师资格认定门槛,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调研走访中吴代赦了解到,部分师范类院校的源头培养集中度不够。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大多传统师范类高校已由单一的师范大学转型为综合性大学,师范类专业被边缘化趋势须引起警惕。此外,部分师范类院校的招录门槛偏低。对此,他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设计,严把“入口关”,适当提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门槛。可参照医师执业资格相关规定,将具有师范类相关专业且具有一定时长的教育实践经历作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基础条件。同时,积极开设教育学辅修专业,面向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师范类能力学习和教育实践机会,让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其他专业人才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人社部门也可与有师范类专业的高校合作,向社会提供一年以上的师范类专业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延丽: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方案

  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方案。加强落实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队伍配备,设立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各学段衔接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全学段护航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建档工作。建议教育部门推荐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测评软件,鼓励学校定期测评、建立档案,并健全危机监测预警和干预机制。第三,建立规范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部门要主导和统筹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出台青少年心理工作准入、年审、培训和退出的相关制度,形成包括行业规范、机构设置标准、人员资格认证和注册备案管理等在内的相关机制,加强对涉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产品和活动的监管。第四,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联动,构建科学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干预网络;政府部门要大力推进家校干预和医校合作,充分调动群团组织和社会资源,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科学诊疗、早日康复的闭环机制;尽快将青少年抑郁症治疗纳入医保。第五,加强科普宣传。

  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
  ◆构建“大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大格局

  第一,加强对“大思政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第二,建立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校家社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第三,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进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达到各体系、各层级、各学段、各课程的整合融合、有机协同。第四,启动“大思政课”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修订等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系统推进。第五,确立“大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体系,加大“大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建立独立的“大思政课”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第六,抓紧谋划、尽早推出“大思政课”一体化评价体系,就“大思政课”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实践基地、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督导检查提出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大思政课”督导、评价机构和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
  ◆防范科学教育变异,造成新的“内卷”
  一是规划先行。由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在顶层设计中要建立相关制度,防范科学教育变异,造成新的“内卷”。二是营造氛围。开展科学教育宣传推广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阵地作用,同时动员在家长、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社会媒体参与其中,形成有利于科学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广泛共识。三是完善体系。立足新目标新要求,重新修订中小学科学教育教材,创新课程体系,并督促各校落实教材、课程配套实验实训条件,避免“黑板上做实验”,提高吸引力和培养水平。四是拓展资源。将科学教育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必有项目之一,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公益性科教机构(科技馆、博物馆)参与科学教育的表彰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更多普惠服务;同时合理制定科学教育购买社会服务的价格标准,灵活运用招标、邀标、定点采购等形式,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参与到科学教育中来。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教育部官方平台“中国教育发布”、《中国青年报》、《教育家》、《人民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