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信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源泉

□马翠玲

字数:1539 2024-03-10 版名:教育理论
  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是成功的关键。六年级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年,学生将要面临小升初的挑战,学生的学习难度、强度加大,学生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引导不好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厌学等心理。因此,在这一年,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表达。如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让学生学会良性竞争,增强自信心。自信心对于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最好办法是激励。我通过开展“找优点”等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行”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自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尚处在被动阶段,要让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掌握方法是关键。
  1.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主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我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2.学会赏识自我。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是孩子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只有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自信心才会产生。
  3.学会自我暗示。针对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可以选择与自信心有关的名言警句或有激励作用的语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暗示和勉励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心,敢于面向困难,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三、协调家庭教育的影响,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无窘迫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学习兴趣和热情容易被激发,能主动轻松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在紧张、心理负担重的氛围中,容易产生高度焦虑和自卑情绪,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排斥。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都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赞扬孩子、赞扬孩子家长是与孩子家长交流的法宝。”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教师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质就是“肯定效应”。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把这种期望和肯定通过家长传输到学生那里,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这一点在与“学困生”家长沟通时尤其需要注意。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有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所以,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我不在家长面前一味地数落孩子的不是。如果确实因为孩子犯了错误需要与家长联系,也应该与家长坐下来,共同分析孩子犯错的根源,积极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默契,互相配合,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与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编织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
  (作者单位:陕西省潼关县城关镇北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