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刘金娥
字数:1600
2024-03-10
版名:教育理论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一切的改革都是围绕创新展开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教师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思维训练,并给出了活动建议(如资料收集、电影欣赏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增加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其认识、理解和探究历史的能动性。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与思考总结了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期改善教学。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有非常丰富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初中历史主要从生活入手,感受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历史知识,并且内化为自身的认知。所以在教学中,应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知识形象化、真实化,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例如,我在讲隋朝科举制时,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利弊,让他们谈谈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是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
二、运用体验式情境辅助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拥有体验,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从相应的教学需要出发,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比如我在执教“西安事变”这部分知识时,我将西安事变编排成一个情景剧,重点演绎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劝说过程和兵谏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既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对西安事变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学生也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历史。
三、运用史料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史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桥梁和纽带,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中说:“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观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教材中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是这样:“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仅仅赞扬哥伦布等航海家的伟大创举是不全面的,没有详实的资料,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个时候我适时地引入后人对哥伦布等其他航海家多方面评价的资料,大量的史料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堂测评环节,我引用了一段材料: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针对这段史料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这句话对吗,怎么理解这句话?“前所未有的改变”是指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我首先引导学生读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寻找史料中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寻找相关的关键词,从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论从史出,得出相对客观、辩证的答案。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录音、影像等创设和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例如我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将长征过程中的“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史实用剪辑的电影片段来展现,并配合图像资料进行讲解,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也是深化课改的关键。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使单调枯燥的课堂变成沸腾的海洋;使学生从被动灌输转换成主动吸收;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成为当代莘莘学子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第五中学)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有非常丰富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初中历史主要从生活入手,感受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历史知识,并且内化为自身的认知。所以在教学中,应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知识形象化、真实化,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例如,我在讲隋朝科举制时,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利弊,让他们谈谈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是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
二、运用体验式情境辅助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拥有体验,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从相应的教学需要出发,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比如我在执教“西安事变”这部分知识时,我将西安事变编排成一个情景剧,重点演绎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劝说过程和兵谏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既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对西安事变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学生也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历史。
三、运用史料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史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桥梁和纽带,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中说:“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观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教材中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是这样:“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仅仅赞扬哥伦布等航海家的伟大创举是不全面的,没有详实的资料,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个时候我适时地引入后人对哥伦布等其他航海家多方面评价的资料,大量的史料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堂测评环节,我引用了一段材料: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针对这段史料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这句话对吗,怎么理解这句话?“前所未有的改变”是指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我首先引导学生读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寻找史料中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寻找相关的关键词,从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论从史出,得出相对客观、辩证的答案。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录音、影像等创设和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例如我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将长征过程中的“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史实用剪辑的电影片段来展现,并配合图像资料进行讲解,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也是深化课改的关键。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使单调枯燥的课堂变成沸腾的海洋;使学生从被动灌输转换成主动吸收;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成为当代莘莘学子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