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巧的课堂评价语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杜世荣

字数:1548 2024-03-10 版名:教育理论
  语文是各门功课的基础,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对有效开展这种学习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深感精巧的课堂评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浅谈如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评价要自然亲切,具有激励性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易于在关爱平等状态下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教师就要放下为师者尊严的身架,跟学生平等相处,多用亲切关爱的语言教育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多数学生的胆子小,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总是颤颤巍巍的,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老师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用“不要怕,再想一想,用更准确的话来说”等自然亲切的语言来教育学生,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勇气,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
  二、课堂评价要通俗易懂,具有导向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导演者,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怎样去学。尽量少教或不教,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就不得不利用富有导向性的课堂评价语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的课堂评价要通俗明白,不能含糊其辞,学生一听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及努力学习的方向等。例如,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可用“声音再大一点,咬字清楚,就更好了”“读得不错,很有感情,这样下去可以当播音员了”等富有导向性的课堂评价语,既委婉地说出了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又指明了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课堂评价要客观实在,具有科学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面对学生众多的解说而无所适从、盲目评判,而应该客观实在地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本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可谓“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对学生不同的理解,不能做绝对的评判,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可以适当地认同,不要以“不对”“不好”等来评价,因为这样一方面不符合多元评价思维,另一方面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灵性。一次,我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时,要求学生对“元方入门不顾”一句话里的元方是否失礼进行了讨论,结果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元方没有失礼,这样机智的做法才显得元方懂得维护自家尊严。”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元方有点失礼,再怎么样也不该摔门不顾。”这两种回答都有道理,老师就不能裁决谁对谁错,需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进行课堂评价,如“你们回答得都有道理,只是选择的角度不同罢了,同学们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值得赞扬”。这样既教给学生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又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课堂评价要因势利导,具有纠偏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见解,发表看法。由于每位学生所处的家庭文化、认知水平的不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可能有的不着边际,有的肤浅,有的消极错误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巧设课堂评价,使学生的认识从偏离走向正规,从肤浅走向深刻,从错误走向正确。一次,我在教学《陌上桑》一文时,我问学生“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这一句诗写了什么意思,许多学生回答“从侧面写出了罗敷很美”。可有一位学生高喊“好色”。顿时,教室一片哗然,那位学生尴尬难堪。为了缓和气氛,挽回那位学生的面子,我就说:“‘好’字是个多音字,你可能要读h2o,误读为h3o了吧?”那位学生灵机一动马上说:“是,老师说得对,我贸然说成h3o了,是想说很美丽的意思,不是不健康的那个意思。”学生们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我巧妙地利用“好”字的多音来评价学生,因势利导地纠正了学生的消极误解,给出了正确的理解。
  课堂评价的设计生成出于即兴演说,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教学积淀和长期的文化修养。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需要语文老师努力学习与探索,从设计精巧的课堂评价做起。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