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贺超
字数:1534
2024-03-03
版名:教育理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双减”向语文课堂提出了“提质增效”的要求,语文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制订策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又要兼顾阅读质量。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只有立足实践、静心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最后才能提炼出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目标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符
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策略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审美和文化传承反而成了次要的。这明显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背离。教师在制订阅读教学目标之时,应该目光长远,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2.阅读内容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传统观念下的阅读教学目标,学生们的阅读内容选择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和一些配套的阅读篇目之外,很少自主去阅读更多的书籍。事实上“学什么”比“怎么学”重要,阅读应该如鲸吸百川,阅读量提升了,阅读视野广阔了,语文水平自然也会有更大的提升。
3.阅读教学策略较为单一
现在我校的阅读教学策略存在单一性。通过调查问卷和实践得知,小学的学生更喜欢情境阅读,教师可以提前创设情境,将阅读任务融入其中,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巧妙创设阅读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更喜欢生动形象的表达,要想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就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
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大象的耳朵》一文的学习时,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这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麻烦,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学生通读全文抓住矛盾点后,老师可以根据创设的情境继续深入——“大象的耳朵这么大,这么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学生自然就会根据文中的对话找出答案。最后,再引导学生们想一想——“我们要离开动物王国回家了,你觉得我们的新朋友是一只怎么样的大象呢?临走之前,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学生们会很快说出课文的重点句“人家是人家,你是你”。这样一来,一个情境即可全程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有目的地阅读,不仅培养了理解能力,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阅读教学策略。
2.精心设计阅读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切忌问题零碎、一问一答,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有压力,甚至丧失对阅读的兴趣。那么,老师在课前充分思考故事脉络、精心设计问题就很重要了。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蜘蛛开店》一文的阅读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编织本是蜘蛛的看家本领,织网捕虫不在话下,今天做着最擅长的编织生意,却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阅读文本,积极主动探索答案,并且展开争论。当他们开始围绕核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自然也就得以提升了。
3.耐心引导学生评价
语文课堂上,教、学、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过去,我们可能更注重教和学,评价会放在课后,或者直接用卷面分数来评价。现在再用这种方法明显是不合时宜的。“双减”政策要求老师要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更何况及时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动力、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学习习惯,这些都会再次反馈给课堂,让整节课更为高效。学生既能依据评价标准改进自己的朗读技巧,又能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中获得动力和自信心,更加喜爱阅读、喜爱语文。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就必须深入一线,了解学情,认识到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和推进。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厚,阅读视野更广阔,从而让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育与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师范附属小学)
一、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目标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符
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策略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审美和文化传承反而成了次要的。这明显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背离。教师在制订阅读教学目标之时,应该目光长远,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2.阅读内容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传统观念下的阅读教学目标,学生们的阅读内容选择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和一些配套的阅读篇目之外,很少自主去阅读更多的书籍。事实上“学什么”比“怎么学”重要,阅读应该如鲸吸百川,阅读量提升了,阅读视野广阔了,语文水平自然也会有更大的提升。
3.阅读教学策略较为单一
现在我校的阅读教学策略存在单一性。通过调查问卷和实践得知,小学的学生更喜欢情境阅读,教师可以提前创设情境,将阅读任务融入其中,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巧妙创设阅读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更喜欢生动形象的表达,要想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就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
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大象的耳朵》一文的学习时,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这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麻烦,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学生通读全文抓住矛盾点后,老师可以根据创设的情境继续深入——“大象的耳朵这么大,这么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学生自然就会根据文中的对话找出答案。最后,再引导学生们想一想——“我们要离开动物王国回家了,你觉得我们的新朋友是一只怎么样的大象呢?临走之前,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学生们会很快说出课文的重点句“人家是人家,你是你”。这样一来,一个情境即可全程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有目的地阅读,不仅培养了理解能力,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阅读教学策略。
2.精心设计阅读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切忌问题零碎、一问一答,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有压力,甚至丧失对阅读的兴趣。那么,老师在课前充分思考故事脉络、精心设计问题就很重要了。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蜘蛛开店》一文的阅读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编织本是蜘蛛的看家本领,织网捕虫不在话下,今天做着最擅长的编织生意,却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阅读文本,积极主动探索答案,并且展开争论。当他们开始围绕核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自然也就得以提升了。
3.耐心引导学生评价
语文课堂上,教、学、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过去,我们可能更注重教和学,评价会放在课后,或者直接用卷面分数来评价。现在再用这种方法明显是不合时宜的。“双减”政策要求老师要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更何况及时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动力、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学习习惯,这些都会再次反馈给课堂,让整节课更为高效。学生既能依据评价标准改进自己的朗读技巧,又能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中获得动力和自信心,更加喜爱阅读、喜爱语文。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就必须深入一线,了解学情,认识到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和推进。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厚,阅读视野更广阔,从而让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育与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