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可以不值形式主义的“班”但要守好内心的“责”
□许朝军
字数:1356
2024-02-28
版名:声音
据报道,2月7日,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明确表示,寒假期间鼓励教师利用假期调整休息,不安排一线教师值班值守,值班值守以领导干部、行政人员为主,减轻一线教师负担。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拥护。有人就用“这是给一线教师最好的节日祝福”来形容该通知。实事求是而言,如果单单是值班值守意义上的“值”,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实是看得见的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的负担。放假后,从事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由传统的教书育人转入假期生活状态,学校也按下暂停键,停下了传统课堂教学和课余多渠道育人的各项活动,大部分学校也把看护学校的责任交给了物业公司和学校专职保安等。在这样的情形下,虽然还会有家长和社会各界询问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的事宜,但结合春节放假的实际和现代通信发达的现实,简单要求一线教师到学校值班值守,除了报告“教学楼还在”“寝室还在”等轻喜剧之外,实则并无多大意义。即便是一些应急处置等值班值守,也完全可以按照术业有专攻、专职有专责的原则,交给学校管理人员而不必让一线教师再人人轮流值班值守。
不管是从减轻教师额外负担意义上,还是从去除学校管理形式主义、让教师科学放松调整休息为新学期教书育人打好基础等角度,及时叫停一线教师值班值守确实彰显出一种学校管理的理性态度和对一线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精准把握,这也更体现了一种对教师职业特点和从教权益的尊重,以及对一线教师充满温情和人性的假日关爱呵护。
学生放假了,但放假不等于育人行为的放松。学生从有规律的学校学习生活走向居家生活,成长环境、熏陶氛围、外界辐射、亲情影响都统统发生了变化,在长达月余时间里,如果学校和教师全部“大撒把”,对学生成长不管不问,对学生假期生活不引不导,对家庭假期育人不了解不沟通,学生很容易陷入一种与学校、班级教育截然相反的成长氛围。其间,一线教师更应该秉持育人责任,积极通过家访、远程连线沟通、云上远程辅导、疑难问题纾解、家庭育人引导等方式,把育人的温情、育人的责任、育人的使命落实在行动上。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也是对教书育人责任的坚守。
假期需要调整休息,需要放松身心,这是每个人节假日的权益,广大一线教师也是如此。但在过年度假之余,在走亲访友间隙,与平时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有节奏的紧张状态相比,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跟进,难免会出现无所事事“空白”的状态。而且如果任由这种状态蔓延影响自己日常生活习惯,很容易出现节后“过年余波过长”“假日综合征”等现象。相反,假期除了“放”的意义之外,对于任何一个积极上进的对象而言,更是一种“提”的空间和机会。
当然,提醒一线教师利用假期充电提升,并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一味丢掉节日憧憬进入另外一个培训提高和枯燥学习的“第三学期”,比如读一本书,思索一个教书育人难解的问题,进行一次专题家访,开展一次有目的的远足和旅游,参观博物馆,反思总结一下上学期的得与失,设计一下未来的发展,和学生搞一次远程互动……这些都是提升、涵养、丰盈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一线教师可以不参与学校值班值守,减轻形式主义的负担是当务之急,但一线教师更应该牢记自己的从业之责以及育人使命,假期也不放纵自己,而是从严要求和规范自己,牢记育人责任,牢记师德师风要求,注重丰富假期生活、提高个体素养、发挥社会文明进步示范作用。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拥护。有人就用“这是给一线教师最好的节日祝福”来形容该通知。实事求是而言,如果单单是值班值守意义上的“值”,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实是看得见的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的负担。放假后,从事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由传统的教书育人转入假期生活状态,学校也按下暂停键,停下了传统课堂教学和课余多渠道育人的各项活动,大部分学校也把看护学校的责任交给了物业公司和学校专职保安等。在这样的情形下,虽然还会有家长和社会各界询问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的事宜,但结合春节放假的实际和现代通信发达的现实,简单要求一线教师到学校值班值守,除了报告“教学楼还在”“寝室还在”等轻喜剧之外,实则并无多大意义。即便是一些应急处置等值班值守,也完全可以按照术业有专攻、专职有专责的原则,交给学校管理人员而不必让一线教师再人人轮流值班值守。
不管是从减轻教师额外负担意义上,还是从去除学校管理形式主义、让教师科学放松调整休息为新学期教书育人打好基础等角度,及时叫停一线教师值班值守确实彰显出一种学校管理的理性态度和对一线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精准把握,这也更体现了一种对教师职业特点和从教权益的尊重,以及对一线教师充满温情和人性的假日关爱呵护。
学生放假了,但放假不等于育人行为的放松。学生从有规律的学校学习生活走向居家生活,成长环境、熏陶氛围、外界辐射、亲情影响都统统发生了变化,在长达月余时间里,如果学校和教师全部“大撒把”,对学生成长不管不问,对学生假期生活不引不导,对家庭假期育人不了解不沟通,学生很容易陷入一种与学校、班级教育截然相反的成长氛围。其间,一线教师更应该秉持育人责任,积极通过家访、远程连线沟通、云上远程辅导、疑难问题纾解、家庭育人引导等方式,把育人的温情、育人的责任、育人的使命落实在行动上。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也是对教书育人责任的坚守。
假期需要调整休息,需要放松身心,这是每个人节假日的权益,广大一线教师也是如此。但在过年度假之余,在走亲访友间隙,与平时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有节奏的紧张状态相比,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跟进,难免会出现无所事事“空白”的状态。而且如果任由这种状态蔓延影响自己日常生活习惯,很容易出现节后“过年余波过长”“假日综合征”等现象。相反,假期除了“放”的意义之外,对于任何一个积极上进的对象而言,更是一种“提”的空间和机会。
当然,提醒一线教师利用假期充电提升,并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一味丢掉节日憧憬进入另外一个培训提高和枯燥学习的“第三学期”,比如读一本书,思索一个教书育人难解的问题,进行一次专题家访,开展一次有目的的远足和旅游,参观博物馆,反思总结一下上学期的得与失,设计一下未来的发展,和学生搞一次远程互动……这些都是提升、涵养、丰盈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一线教师可以不参与学校值班值守,减轻形式主义的负担是当务之急,但一线教师更应该牢记自己的从业之责以及育人使命,假期也不放纵自己,而是从严要求和规范自己,牢记育人责任,牢记师德师风要求,注重丰富假期生活、提高个体素养、发挥社会文明进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