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那支“玉米”钢笔
□张海洋
字数:1316
2024-02-28
版名:文苑
和同学聚会时,常想起年少之时,顺着岁月的河水逆流而上,一个瘦弱少年手握一支“玉米”钢笔独自奔走的画面。
我上学较早,五岁半就上了小学一年级。那时农村孩子普遍上学较晚,所以我在班级里就是个“小不点”,做什么事也就难免后知后觉,慢上半拍。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年龄大点的同学会“跳跃”着写作业,而且不被老师发现,我则常常挑灯写到深夜,还要让父母在第二天天不亮时把我叫起来,再接着写上一阵子才能完成。再比如,到了农忙时节,年龄大点的同学会偷偷去老师家里帮着剥玉米,我呢,常常是农忙结束了,他们讲起来我才后知后觉自己又落了队。老师待我极好,因为我的年纪小,老师格外关照我,即使有时我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他也耐心地一遍遍教我。我不是没有沮丧抱怨过,与同学不能同步始终让我苦恼。他说,跟得上也好,跟不上也罢,你有自己的路,不必一定和谁结伴,你只管看着终点,坚定往前走。
上三年级时,和从前一样,班里有什么动向我总是最后才知道。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年的教师节,班里的同学都偷偷给老师准备起了礼物,打算给老师一个惊喜。一到下课或放学,同学们就三五成群悄悄地议论着什么。我忍不住好奇,也跟着往里凑。终于,同桌告诉我,大家都给老师送礼物呢,有送贺卡的,有送手编小动物的,也有送钢笔、笔记本的,你准备送什么?我一时窘迫得说不出话来。但是想到老师对我如此的好,我又脱口而出,我要送老师一支钢笔!
那时大家的生活都不宽裕,向父母要钱是行不通的。那个周末,我从鸡窝里偷偷拿了一些鸡蛋,向乡里的中学奔去。这是我央求了许久,同桌才告诉我的,只有乡里中学旁边的小卖部可以用鸡蛋换钢笔或贺卡。乡里的中学,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只知道大概的方向。可是,下定的决心像耀眼的太阳一般召唤着我,我独自沿着公路踏上了“征程”。一个少年像探险一样跋涉在未知的路途上,只为一个简单朴素的愿望。
玉米在平展展的田地里郁郁葱葱,青翠得好像刷上了绿漆。黑黝黝的木电线杆一个接一个,均匀地撒在地里,和柏油路形成平行线。为了对抗无聊,我把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称为一格,边走边数格,一格、两格、三格……一百格、一百零一格……过了一百格以后,我的腿就像灌了铅似的,越来越沉。头上的太阳变成了火球,把我刚冒出的汗液立刻蒸干,留下一片白色的印痕。
我舔着干涩的嘴唇,四处搜寻着可能有水的地方,可是这一段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里有水呢?大太阳底下,连路上的行人都很稀少。口渴让我的决心有了一丝动摇,甚至想如果现在回去还来得及,家里方桌上的凉白开饮上一阵一定很清爽。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如何我都得换到一支钢笔。
望见不远处隐隐约约的楼房逐渐在视线里变得清晰,我的身体似乎又充满了力量,那个简单朴素的愿望似乎已触手可及。
当我到达目的地,用鸡蛋换回一支绿皮红芯玉米状的钢笔时,兴奋极了,仿佛看到了老师收到我的礼物时欣慰的笑容。把钢笔紧紧攥在手心,我马上原路返回,忘记了饥渴和劳累,直到被父母责问才发现自己已“失踪”了大半天,奔走了十几里地。
此后的许多年里,我遇到了无数次那样的“奔走”,每当我想起那支“玉米”钢笔,就记起老师的话,大步向着我的目的地奔去。那是我第一次坚定地走向终点,也奠定了我走向更多终点的勇气与毅力。
我上学较早,五岁半就上了小学一年级。那时农村孩子普遍上学较晚,所以我在班级里就是个“小不点”,做什么事也就难免后知后觉,慢上半拍。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年龄大点的同学会“跳跃”着写作业,而且不被老师发现,我则常常挑灯写到深夜,还要让父母在第二天天不亮时把我叫起来,再接着写上一阵子才能完成。再比如,到了农忙时节,年龄大点的同学会偷偷去老师家里帮着剥玉米,我呢,常常是农忙结束了,他们讲起来我才后知后觉自己又落了队。老师待我极好,因为我的年纪小,老师格外关照我,即使有时我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他也耐心地一遍遍教我。我不是没有沮丧抱怨过,与同学不能同步始终让我苦恼。他说,跟得上也好,跟不上也罢,你有自己的路,不必一定和谁结伴,你只管看着终点,坚定往前走。
上三年级时,和从前一样,班里有什么动向我总是最后才知道。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年的教师节,班里的同学都偷偷给老师准备起了礼物,打算给老师一个惊喜。一到下课或放学,同学们就三五成群悄悄地议论着什么。我忍不住好奇,也跟着往里凑。终于,同桌告诉我,大家都给老师送礼物呢,有送贺卡的,有送手编小动物的,也有送钢笔、笔记本的,你准备送什么?我一时窘迫得说不出话来。但是想到老师对我如此的好,我又脱口而出,我要送老师一支钢笔!
那时大家的生活都不宽裕,向父母要钱是行不通的。那个周末,我从鸡窝里偷偷拿了一些鸡蛋,向乡里的中学奔去。这是我央求了许久,同桌才告诉我的,只有乡里中学旁边的小卖部可以用鸡蛋换钢笔或贺卡。乡里的中学,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只知道大概的方向。可是,下定的决心像耀眼的太阳一般召唤着我,我独自沿着公路踏上了“征程”。一个少年像探险一样跋涉在未知的路途上,只为一个简单朴素的愿望。
玉米在平展展的田地里郁郁葱葱,青翠得好像刷上了绿漆。黑黝黝的木电线杆一个接一个,均匀地撒在地里,和柏油路形成平行线。为了对抗无聊,我把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称为一格,边走边数格,一格、两格、三格……一百格、一百零一格……过了一百格以后,我的腿就像灌了铅似的,越来越沉。头上的太阳变成了火球,把我刚冒出的汗液立刻蒸干,留下一片白色的印痕。
我舔着干涩的嘴唇,四处搜寻着可能有水的地方,可是这一段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里有水呢?大太阳底下,连路上的行人都很稀少。口渴让我的决心有了一丝动摇,甚至想如果现在回去还来得及,家里方桌上的凉白开饮上一阵一定很清爽。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如何我都得换到一支钢笔。
望见不远处隐隐约约的楼房逐渐在视线里变得清晰,我的身体似乎又充满了力量,那个简单朴素的愿望似乎已触手可及。
当我到达目的地,用鸡蛋换回一支绿皮红芯玉米状的钢笔时,兴奋极了,仿佛看到了老师收到我的礼物时欣慰的笑容。把钢笔紧紧攥在手心,我马上原路返回,忘记了饥渴和劳累,直到被父母责问才发现自己已“失踪”了大半天,奔走了十几里地。
此后的许多年里,我遇到了无数次那样的“奔走”,每当我想起那支“玉米”钢笔,就记起老师的话,大步向着我的目的地奔去。那是我第一次坚定地走向终点,也奠定了我走向更多终点的勇气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