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角色”上接地气的数学课

——读《妈妈教的数学》有感

字数:1876 2024-02-28 版名:悦读

  □徐真真
  第一次接触孙路弘老师的《妈妈教的数学》是我初为人母的时候,那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二年,无意间在育儿书籍中搜索到这本书。没想到,从第一章《家里有一杆秤》就被深深吸引。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样的一句话几乎被每个数学老师挂在嘴边。成长之初,孩子脑海中并没有“数学”的概念,而当他们发现父母、老师教的数学难以理解时,“数学”就渐渐变成“可怕”的东西,当心理上出现本能的抗拒,探索数学的乐趣也就成为空谈。而孙老师运用“兴趣激活”的方式推动孩子智力自然发展,孙老师的妈妈并不是教会了他多少数学知识,而是把追求知识的原动力激发出来,这种求知欲驱动了他的一生!
  女儿上幼儿园时,我又将这本书拿出来翻看了一遍,依旧那么吸引我!现在,女儿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而我也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这本书自然是必读。现在的我不仅是“妈妈”,更是“一年级数学老师”。我的想法很简单,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我的孩子与我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喜爱。“双重角色”下,我的“接地气”的数学课是怎么上的呢?
   “指尖上的美妙数学”
  孙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妈妈启迪他用手指计算7、8、9的乘法,算得又对又快,还避免了机械记忆!在妈妈教给他手指游戏后,孙老师还自己摸索出了8的乘法手指算,得到了老师与同学的认可与激励!运用手指学习数学真是一件有趣又独特的方式。
  这样的手指游戏也启迪了我。一年级的数学中有一节课是“9加几”,这是一年级小朋友初次接触进位加法。我依稀记得女儿初学这部分内容时吃力的表情和无助的泪水。“凑十歌”背得那是相当熟了,就是和“9加几”的计算联系不上。于是,我就用手指陪她玩游戏,从“我伸9,她凑十”到“心里想9,扣1凑十”再到“扣1凑十,口说答案”,练习了20分钟的时间,她的脸就由阴转晴了。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又想起来女儿那无助的小眼神。于是,我尝试着用手指跟孩子们“玩数学”。我的教学分为四大环节:演示指导—手指算—规范语言—拓展运用。课堂伊始,我跟孩子们一起背诵“凑十歌”。紧接着,我出9个手指,让学生与我凑十闯关。关键的环节来了,我演示9+5、9+4、9+3的手指算,让学生找规律。学生七嘴八舌说得有模有样的,下面的事情就交给同桌与时间,让他们算得更加熟练。熟练后不可或缺的就是语言的规范。大量的口述不仅动手动脑动嘴,还锻炼了表达能力,让知识变得形象。令我吃惊的是拓展环节,我问学生:“谁能用手指计算一下8+6是多少呢?”没想到大部分学生一次就能用手指正确表示出来。一节课就这样愉快地结束了,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快乐,期待地说:“徐老师,我想下节课还上数学!”
  果真,指尖上的数学并不是登堂入室的学术任务,而是启迪心智、启发思维、启动乐趣的探索过程。
  “我的妈妈想当校长”
  孙老师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数学,并不是能够模仿过程就等于学会了,重要的是真的从概念的层面理解词汇。”
  教过一年级的老师肯定都被“认识数位”这节课困扰过,无论怎么解释,孩子们总是不知道咋回事。女儿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也是懵懵的:14到底是由多少个一和多少个十组成的?十位上的1不是1吗,怎么就表示1个十了呢?
  为了让女儿理解,我用了非常接地气的职位高低跟她解释。我告诉她,妈妈是老师,你可以叫我徐老师;如果妈妈是主任,那你得管我叫“徐主任”;如果妈妈是校长,那你得叫我“徐校长”。女儿说:“妈妈,你也想当校长呀!”接着我问她:“校长、主任和老师,谁最大?”女儿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校长了。”老师、主任、校长,这些都是职位,是有高低的。我们学校有张校长、王校长,他们都是校长,谁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就叫他某某校长。数学上数的位置叫数位,也有高低。十位就比个位高一点,4在十位上就是4个十,5在十位上就是5个十。再遇到这样的题目,女儿自己就可以讲出道理来了。
  同样的问题,我又换成了学生、组长、班长在班里给学生们形象地讲解了数位这个概念。接下来的时间,我让学生举别的例子说说对数位的理解。真的让我很惊喜,学生竟能用排长、连长、营长来举例。课间的时候,也总能听到他们用各种例子来展示自己学会的知识,当真是可爱极了!孙老师说:“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孩子数学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种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理解会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
  孩子听懂了吗?让他讲给我们听一听就能知晓答案了。不管身为“妈妈”,还是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孩子的应是让心智开启的钥匙,让兴趣迸发的力量。
  我很感谢能在数学教学生涯与新手妈妈这两条路上遇到孙路弘老师的这本书,它让我真正明白了“生活处处皆数学”,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中体会有趣、正确、自然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