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需“补习”

□张振娜

字数:1464 2024-02-28 版名:成长
  今晚不算冷,下午开完会已经将近6点,我们四位班主任匆匆吃过晚饭,7∶10分到约定地点集合,继续进行家访。
  到9∶30分告别第三家,夜风中感触很多……脑海里首先跳出来的是前几天才看的一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的金句: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那位叫做马飞的少年,终在父亲的陪伴关心下,成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成为大家为之骄傲的榜样。影片讲述了一个备受挫折的父亲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和培养一度失去自信的孩子,在让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成长的故事。父子俩在冲突中,不断“看见”彼此,读懂彼此,甚至借此了解了自己——每个生命都需要被“看见”。
  其实里面的教育理念、拍摄技巧等并无什么新特之处,矛盾点、漏洞也不少,但我还是偏于感性,不用周全、不求复杂、不求深刻,生活如是,教育如是,观影亦如是。反正,电影成功地拨动了我的心弦。150分钟的电影,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像两位导演作为父亲,在和大银幕前的观众探讨一些教育问题。关于育儿,关于信任,关于代沟,关于“看见”。
  教育问题是中国当下社会的热点,焦虑的聚集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便开始比拼,从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甚至留学,每次都是恐为人后。家长辛苦奔波用心良苦,但往往会忽略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家长与孩子两个群体各自承担巨大的压力,同时彼此可能互相不理解、有代沟,让他们成为最为焦虑的两大人群。《银河补习班》深度聚焦在家庭教育这个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上,以一对不同寻常的父子成长故事深入浅出地探讨家庭教育。
  导演俞白眉表示,“教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这部电影就是想表达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这些年的辅导经历里,我越发真切地意识到,一个越不可爱的孩子,往往是一个越需要爱的孩子。电视剧《情深缘起》有这样一场戏:一家人在饭桌上吃饭,顾太太的一个小儿子,聊起来自己在学校演的话剧,说得很激动,绘声绘色,而顾太太却只注意到儿子的嘴边,粘了一粒白饭。儿子在兴致勃勃谈论话剧,顾太太提醒他嘴边的饭粒子。这样却激怒了这个少年!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目前的我,不也时常犯这样的错误吗?即使我从2017年就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很多次,儿子烨打篮球回来,汗流浃背套着湿透的球衣抱着球跑上楼来,嘴里兴奋地宣告:“妈,今天我进了4个三分球!……”声音里热切和激动在昭告他的骄傲。“快去换衣服!你的球鞋怎么穿上二楼来!”完全忽略了烨哥脸上表情的落差,他讪讪嘟囔着,“现在换也不迟!”
  曾几何时,烨多少次回到家,放下书包就跑到我身边说,“妈,下午我去实验室,发现……”“实验有成功吗?”我关心的事,关注的事实,考量的是这个事的实际功用,而孩子想要分享的,却是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情绪。
  我没有“看见”,没有回应。
  再回溯三十年,当年十几岁的我不也是这样吗?跟父母聊流行音乐,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只注意到我脸没洗干净,让我重新洗脸,多少次差点气炸了,要不就是用敌视的眼神“回敬”他们关切的询问,要不干脆转身跑掉,扔下一句“不和你们说了,没意思!”这样的“怒气”,一方面是对于中年人的世俗琐碎,不关心艺术和审美的愤怒和扫兴;另一方面来自于自己没有被看见和回应。
  有人说,最该去《银河补习班》补习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银河补习班》到底补习了什么?如果要说得更简单直白点就是:父母的信任、爱、陪伴、言传身教、尊重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抗挫能力,这些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补习。然而,我们要想给孩子最好的补习,自己先要做好家庭教育的功课补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