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减”优化地理教学法

□秦 超

字数:1273 2024-02-25 版名:知行
  “双减”政策对学科育人功能指明了方向。地理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着力提升学科育人价值,尤其是改进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应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备课、上课、听评课的核心议题,不断优化教学,让教学更有艺术性。本文借助已有的地理教学设计,分析探讨初中地理教学法的使用情况,并且阐述如何对教学设计加以优化,旨在和地理教师就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法进行交流,以期能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优质教学设计提供思路上的参考,进而有效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提高认识,完善地理教学过程
  “双减”政策指向下的地理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地理教学应和课标、教情学情等处于同一地位,地理教师更需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此外,要用客观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地理教学法,将对教学法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教无定法,地理教师还要对学科领域的基础教学法了然于胸,明确什么样的课型需要使用什么教学法,将教学法的价值真正发挥到最大,形成自己在教学设计时使用教学法的一般思路。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教学设计合情合理,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教师在授课实际中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法,深入研究相应教学法所隐含的评价标准,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这也是“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有机结合,提升地理教学实效
  “双减”政策要求学科教学要注重实效。因此,一节精品地理课必须要有设计感,即教师需要就教学法的用途做专题研究。教学法的有机融合建立在知识目标导向明确的基础之上。例如,若课时的重心是教给学生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则要借助交流沟通和直观感受去实现,以便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若是想要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则应分别借助交流沟通和锻炼能力的方法,前者可以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点,后者改进学生实践水平;若是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地理学的美,形成自己的学科品德,则需要多使用情感态度类的教学法。教学法的有机融合要依照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学科优势,还需要深入研究,最终完成精彩纷呈的地理课。
  精准实施,指向地理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按照“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实施,地理学科教育的内涵已经不再限定在教给学生知识层面,而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展学生的能力,即从地理学科视角培养人、引导人和塑造人,最终成就人。具体而言,在新课切入环节,可以借助诗词歌赋、趣味话题、新闻热点等使学生的身心放松,创设舒心的授课环境,让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建立起与地理知识的关联,从而带着问题学习。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经过小组协作或是个人展示突破教学难点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要对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二次设计,让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通过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所以,地理教师寓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并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未来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改进教学需要参照的关键点和落脚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化地理教学的目的,凸显地理学科的内涵和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