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创新教学

——“大单元”下乡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对策

字数:1570 2024-02-25 版名:教育理论
  □韩婉 董作娟 辛雪阳
  乡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加上家庭教育的缺位和一些现实原因,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习作水平难以提升。“大单元”教学是围绕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及学生需求出发,以某个教学活动为根本,将学习内容组织成系统的整体单元进行教学。教师应将习作任务进行整合,将习作技巧进行融合,通过系统的单元教学打破传统习作知识、习作思维的壁垒,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习作,从而有效实现减负增效的“双减”改革目标。
  一、探究习作大概念,传授“大单元”习作教学要领
  教师应立足于“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习作大概念,深刻把握习作的要领与技巧。教师在讲解习作大概念时,要避免纯理论化的传授,而是结合具体的“大单元”习作案例,引导学生领会习作大概念,以便于懂得灵活应用写作技巧与方法,从而将掌握的习作大概念转化为习作的质量。
  例如,以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习作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将整单元的几篇作品作为习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各种写作技巧与方法应用于习作中。教师以教材中明确的“想象岛”为写作主题,引导学生以本单元《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一棵树》这两篇作品为基础,思考在开篇时如何将真实的小岛与梦想中的小岛联系起来。对于乡村学生而言,亲身经历的比较少,多是在书本上、电视上见过奇妙的想象,一旦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抒发真挚的情感作为开篇,起到有效的导入效果。
  二、设置习作大任务,明确“大单元”习作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结合本单元作品及具体的习作要求,设置“大单元”习作任务,为习作教与学指明方向。学生在“大单元”习作任务的引领下,有了学习的重点,便能在单元学习中积极梳理和掌握各种有效习作技巧,并且紧盯任务内容,学会思考如何罗列和运用各种习作素材,以确保习作作品的质量。
  例如,四年级上册“生活万花筒”习作主题,重点写作要求是体现“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这一单元的几篇作品《麻雀》《爬天都峰》《我家的杏熟了》,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将看似普通的生活经历描述得栩栩如生。对于乡村学生而言,这样的生活环境比城里的学生体验更多样、更直接,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明确本“大单元”习作教学大任务是如何用语言将普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说清楚、说生动,而不是记流水账,要体现乡村生活的精彩。这一任务会指引学生深度阅读和学习教材中的几篇作品,梳理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如何巧妙地展示作品的中心思想,如何加工普通的生活化写作素材。
  三、紧扣习作大问题,加强“大单元”习作教学训练
  在习作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本单元习作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短板,再针对教学核心内容,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补齐习作短板。教师在梳理“大单元”习作大问题的时候应注意区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要在“大单元”教学中集中解决,对于个性问题可以在课后私下解决,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四年级上册“游_____”习作主题,很多乡村学生缺乏旅游的经历,所以在面对这一题目时会存在困惑,一方面没有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不明白旅游会带来什么样的精神愉悦,这也是农村学生在完成本次习作任务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家乡的美景、自己向往的书本中美景、电视中美景作为基础,结合教材中的几篇范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生思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创作构思,反复揣摩、反复创新,在主题确定之前,需要有初步的写作思路,以此有效解决写作问题。
  综上所述,“双减”视域下的乡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教师采取“大单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系统性思考和持续性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整体培养学生的大语文素养,落实“双减”任务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县西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