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困境与改进

□王蜀明 程先国

字数:2465 2024-02-25 版名:理论
  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又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评价是指挥棒,教育评价改革在教育改革创新中具有关键的、前瞻性、引领性地位,事关教育发展方向。通过指导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主持、主研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调研与样本区县的评价文件文本分析,现就区县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组织:评价联盟体共建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迪,以某一区县牵头,组建并运行区县基础教育评价联盟。其主要目标有三:
  一是评价主体多元。主要针对评价主体单一、政府评价权力高度集中的问题。可由多个区县自愿组成评价联盟,其形成的评价实施人员必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体现政治意志的党委政府;二是体现专业观点的各类专家,包括学科专家、管理专家、行业专家、评价专家等;三是体现利益诉求的相关者,包括学生、教师、校长、学校、家长、社会用人单位等。
  二是第三方评价。主要针对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这一主要问题。《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第三方评价是指教育责任主体委托有公信力、专业性强的社会机构、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开展与教育责任主体利益无关的外部评价。目前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监测什么、如何监测、监测结果如何应用这些关键问题实际上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决策。采用委托评价,其及时性、经济性相对较差,运行区县基础教育评价联盟,开展交互式评价,可成为第三方评价的创新探索。
  三是评价标准引领。主要针对分数至上这一主要问题。评价指标要全面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的规律规则与规范、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普遍要求的价值追求。目前国家层面出台的标准建构了统一的评价标准,以规范政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但其有效落地需要多元化评价,要能充分凸显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地区差异、学段差异、学校差异需要有其合理的体现;教育的全主体、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需精准纳入评价范畴。
  队伍:人力资源库共做
  运行区县教育评价联盟,需要建立健全专家资源库,聘请、培训(育)专家,通过专家去做,让评价更专业。
  一是专家资源库建设。联盟成员的每个区县都需建立由高校、省级评估专业机构、省级科研机构、区县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社会人士等七方组成评价联盟专家资源库。每个区县可依托高校或省级专业评估机构,对专家库成员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其教育评价素养。
  二是评价标准制订。由联盟牵头区县组织,盟内成员共同商定,聘请七方专家库成员研制评价标准,其指标应体现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的“通用指标+学段特色指标”的特点。对研制出的评价标准,须经3轮以上的试点运用与校验修订后,方可作为试行稿在联盟内运用。
  三是评价活动开展。待评价标准试行稿产生后,从七方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开展教育评价工作。每轮评价活动开展之前,均需对抽取的专家开展专题培训,确保每位专家均具备专业知识和公正的态度,能够独立于任何利益相关方,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方式:交互式评价共为
  运行区县教育评价联盟开展区县教育评价工作,探索第三方评价的创新样态,可开展交互式评价,即联盟内成员区县采取抽签的方式,交叉评价其他区县。
  一是督导监测。每年开展一次联盟成员区县的督政督学工作并侧重于督政。由承担评价任务的区县督导室牵头,从七方专家库中抽取五方组成的督导监测组,根据国家、省市的督导条例与质量监测意见并参考联盟研制的评价标准,独立开展被评价区县的督政督学与质量监测评价工作。
  二是常态评价。每年开展一次联盟成员区县的升学考试评价与常态化评价工作。由承担评价任务的区县研训机构牵头,从七方专家库中抽取五方组成专业评价组,运用联盟研制的评价标准,独立开展被评价区县的教育教学评价工作。
  三是元评价。联盟内每个区县在开展交互式评价之前,可仿效交互式评价方式开展常态评价的自评,通过他评结果,校验其一致性。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可委托高校、省级评价专业机构,对其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予以评估认证。通过校验与评估认证,发现评价标准与评价实践的优缺点。
   数据:数字化融通共享
  运行区县教育评价联盟开展区县教育评价工作,须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赋能和应用,须关注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冲击,以此促进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教学、管理融合的教育变革。
  一是评价智能化。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教育评价大脑,将教育评价大脑与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相关机构连接起来,与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连接起来。
  二是运用跟评化。由每个区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区县承担督导监测评价组具体实施,对被评价区县的督导监测评价与常态评价的结果运用情况,尤其是对所发现的问题、短板、弱项的改进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在开展下一轮交互式评价之前,原则上应有两次以上的过程督导评价。对其改进情况的评价,应写成书面文稿,供下一轮开展评价者参考。
  三是标准科学化。对联盟研制的评价标准实行定期诊断研讨,在每一轮交互式评价之后,及时对督导监测评价与常态评价中运用联盟研制的评价标准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或不足,以及元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由原标准制订专家组予以改进完善,促进评价标准由试行稿定稿为正式稿。对正式稿的运用情况,可在每轮交互式评价完成之后的一个月内,由标准研制专家组召开运用情况反馈会,形成常态研讨修订惯例。
  四是机制数字化。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智能评价生态,系统策划教育评价项目,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评价相互连接、协同共进机制,切实改变当前教育评价繁杂、重复、同时等不良局面;深入研究立体型评价方法,推进数据归集,完善基础数据库和一批专题数据库、部门区县数据库,让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主体都能够合理使用;通过全覆盖的教育监测,全主体、全过程、全方位采集各级各类教育的关键数据,形成教育基础数据库,为评价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