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孩子能力培养,更要破除“唯学历”

□王军荣

字数:1085 2024-02-21 版名:声音
  高中阶段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也会对未来的个人发展形成初步规划。如何对高中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点规划未来生活?日前,记者采访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准备比较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其认为家长要注重孩子自立能力培养,职涯规划教育要前置。(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调查显示,超八成中国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历的确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拥有高学历就仿佛拿了块金砖。学历是敲门砖,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但在入职之后,能力则显得至关重要。问题是,没有学历,连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是强调家长要注重孩子自立能力培养,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要想家长改变思维,注重孩子自立能力培养,更要破除“唯学历”。
  可以说破除“唯学历”说了多年,在现实中却仍然大有市场。“花3年读985硕士,求职时因为本科双非被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些用人单位显性或隐性将“第一学历”作为“招聘硬指标”。如果求职者没有高学历,极有可能被“扫地出门”。理性的家长在认清社会现实之后,在学历和能力面前,作出的选择必定是学历排在最前面。一般情况下,学历和能力应该是成正比的,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学历未必等同于高能力。当然,最好的结果是让孩子既拥有高学历,又拥有高能力,不过,很多孩子是很难做到的。
  追求高学历没有错,但不能片面追求高学历,为了上重点、考名校,置能力于不顾,让孩子只会做题,最终可能真的拥有了高学历,但也只是“做题家”。能力与之不相匹配,在入职之后,弱点会被暴露,甚至被放大。在职场上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些高学历的人,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能力、合作能力、参与能力等都较差,不能跟上职场的要求与发展。因此,在追求高学历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才是最好的做法。
  面对学历,家长和教师都要理性看待,也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鼓励孩子通过努力获得高学历,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资源,要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评价孩子,不能片面、单一地用学习成绩,唯成绩论会毁掉孩子。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头脑灵活、爱交流、爱劳动,这些都是优点,家长要看得到、多表扬。这些优点会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优秀的员工。而招聘单位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改变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理念,为不同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只看学历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用人标准,实现人尽其才,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岗位,而不是用学历禁锢能力。破除“唯学历”越早越好,如此,注重孩子自立能力培养才会有更大的底气。